1
让人类走得更快:汽车
1.4.1.6 6.英国汽车发展史

6.英国汽车发展史

众所周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发生在英国,并逐渐蔓延到世界各地。因而,英国汽车制造工业也被人们看作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鼻祖。自汽车诞生以来,在世界汽车工业起步和发展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英国汽车一直独领风骚,走在世界前列,是各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风向标。

“买日本车,买的是工具;选择德国车,选得是机器;而拥有英国车,拥有的是艺术”,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汽车品牌以一种超物质的精神存在于机械中。如果脱去汽车工业化的外壳,将其看作是一件工艺品或者收藏品,最名符其实的一定是英国车,价值、豪华、典雅这诸多词语在英国汽车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英国的传统造车艺术,工艺千锤百炼,品质完美无瑕,处处流露出传统造车艺术的精髓:幽雅、灵动、恒久精炼。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英国的汽车工业上世纪中期也逐渐走向没落,盛极而衰。例如1955年英国汽车产量为124万辆,基数并不低,但到了1968年英国的汽车产量却只达到了222万辆。反观从废墟起家的日本,从1963年到1968年的5年间产量从100万辆猛增到400万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了英国政府“保姆式的”汽车工业政策,保守路线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原因。英国汽车工业界极其崇尚“手工+奢华”的保守路线外,在这个最知道如何恪守传统,如何在“凝止的文化中找出韵味”的贵族国家里,守旧一方面造就了英国车无人能及的王者地位,另一方面也终于成为英国汽车工业衰落的最直接原因。由于其一直固守着传统的手工制作、造型设计以及挑剔的选材等等,在汽车制造日益商业化、流水线化、电子化的今天,无论在生产成本、产量方面,还是在计划的革新上,英国车终于再难以跟上主流市场的步伐,走向了必然的衰落。

为了应对严峻的形式,促进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英国政府出面“重组”,汽车厂开始走向联合。1968年,利兰Leyland汽车集团成立,包括将罗孚、凯旋Triumph和捷豹合并,遗憾的是,这一重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后英国政府改变了做法,开始把美、日汽车企业请来办厂,于是不断鼓励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等来英国投资。结果英国汽车工业发展了,经济效益提高,能和竞争对手平起平坐。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英国有独立的研发能力,包括福特、大众、丰田、本田的重要研发项目,都拿到英国来做,沃尔沃、捷豹等都是由英国人在英国开发的。在整个英国汽车工业中,各种原材料价值约占15%,零部件价值占50%,整车制造价值占15%,还有20%的价值,要通过销售和服务来实现。

img133

罗孚 PCX 799M,1974

近年来,英国汽车工业的产量是20世纪80年代的两倍。另外,英国还拥有强大的传动系统制造设计能力,在赛车、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是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具有超前的创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