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1.3.8 七、长幼有序:孝和悌

七、长幼有序:孝和悌

接下来,我们要说第二个原则了,除了男女有别以外,在一个家族里面,最重要的是长幼有序。比如说,在同一个brother里面,要区分是兄还是弟,在兄弟中间,要有清楚的排行,这在过去家族群体很庞大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比如唐代更是行第极清楚,举唐代大诗人为例,就有王大昌龄,李十二白,杜二甫、高三十五适。不仅如此,就连兄弟的配偶,也要区分是嫂还是弟妹,是三弟妹还是五弟妹。同样,在同一个sister下面,也要区分姐、妹,姐妹的配偶,也要分出姐夫、妹夫。而在同一个uncle下面,要分出伯、仲、季、叔,伯、叔的配偶,还要分清是婶婶还是伯母。更不要说同一系统下面,各种隔了一层的叔伯兄弟姐妹,更要用排行分清大小,以建立一个长幼次序来安排尊卑的秩序。此外,在过去一夫多妻制时代,还必须区别嫡和庶,也就是正房、偏房,如果有人看过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就是后来张艺谋拍的有名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知道里面的大太太就是正房,可以称为“妻”,其他的二、三、四房,像颂莲,就是偏房,只能叫做“妾”,她们生的孩子,要分“嫡”和“庶”,太太生的是嫡出,姨太太生的是庶出,而庶出还得分姨太太、通房丫头的次第,汉语里面说的嫡出、庶出、大奶奶养的、后娘养的、丫头养的,里面的区别就很大了,所以虽然贾环和宝玉是同父兄弟,但是贾环是赵姨娘生的,是庶出,地位就不能和嫡出的宝玉同日而语。

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话说,“皇帝爱长子”,其实“爱”倒不一定。皇帝爱长子,是因为在古代中国,政治的直接继承权规定是给长子(嫡长子)的,大概从殷商以后,“兄终弟及”的继承习惯大体结束,渐渐就形成这样的原则了,这是为了保证传续的秩序不乱,血缘继承的系统不断。但是民众的遗产分配,倒不是这样的,一般来说是平分,所以叫“分家”,这时候父母的偏爱就起作用了,所以还有一句俗话是“百姓爱幺儿”。父母要“爱”子女,子女就要孝顺父母,前辈要关心后辈,后辈也要尊敬前辈,这在汉族伦理里面,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古代说“孝、悌”,“孝”是指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忠诚与服从,孔子再三强调“孝”,是为了保证家族秩序中的辈分等级不要紊乱;“悌”是指同一代人中间,小的对大的要尊重与服从,“兄弟阋于墙”,是会被人笑话的。而老话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则是说“悌”在某种时候,就转为了“孝”——都是长幼有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