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1.13.7 六、“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六、“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风水之学,其基础也就是阴阳五行的一套,起源也很早,《诗经·大雅·公刘》说,周族的祖先寻找栖息地,“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本来阴阳就是山南山北、水北水南的意思,阴阳两个字都从“阜”这个偏旁,阜就是小山嘛。

风水就是这么渐渐发展起来的,也许最早的时候,它只是为活人寻找一个适于生存的空间,为死人安顿一个合适的地方,观察的主要是自然环境,但是,渐渐地它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附加意义,其中两点最重要:第一点是它有了关于吉凶的实用意义。也就是要考虑,活人的阳宅合不合阴阳五行的规矩,如果不合规矩,吉利不吉利;死人的阴宅是否能够得到自然天地的配合,使死去的人安稳,使活着的子孙幸福。所以就衍生出来种种神秘的“形”和“数”,之所以神秘,一来是它确实和天地之大道理有关,不是一般人可以懂得的,二来是它也要成为由某些有专业知识的人掌握的“专利”,不能变成“家为巫医、人能通神”的混乱局面。第二点是它有了审美的意义。你看,无论是人找阳宅还是阴宅,最好都是找风景秀丽、草木葱茏的地方,随着风水择地观念的普遍化,墓地、村落、住宅都渐渐有了风景的配合,后来的风水书里面就说,如果“气吉,则形必秀丽,端庄圆净,气凶,则形必粗顽,欹斜破碎”。所以有人就说,风水知识和中国的山水观念、山水画,有很大的关系。

顺便介绍一下,最早的风水书之一,即有名的《葬书》(或名《葬经》),传说是晋代大学问家郭璞写的,郭璞注过《山海经》,是很博学的人,目前无法确认这部书是否真是他的作品,不过,大体上我们都相信它是六朝时候的著作,是风水这一行的古代经典,也是确定风水背后的哲理的书。后来这本书很流行也很权威,不过,也有很多人因此把风水流行的后果算在郭璞的身上,宋代人罗大经就说,很多人迷信郭璞的这本书,以至于为了追求吉利的墓地十几年都无法把死人下葬,也有的人家,已经下葬了,后来觉得不吉利,于是又挖开另外下葬,有埋下挖开三四次的,甚至还有人为了买风水好的地而打官司,有人因为听了不同风水师的话,骨肉成为仇人,他说,这都是郭璞造下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