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1.4.6 五、仪式:靠象征建立秩序、合法性

五、仪式:靠象征建立秩序、合法性

可是,维持“家”与“国”的秩序,还不能仅仅依靠存在于心灵中的“观念”(idea),也不能仅仅依靠存在于文字中的“规定”(stipulate),而且必须有一套赋予它合理性的“仪式”(rite),古代中国从殷周时代起,这种仪式就特别复杂。对于“家”来说,在公众节日中,全家或阖族到祠堂里祭祀共同的祖先,在祠堂里,要按照男女、辈分、亲疏的不同,穿上不同的衣服,在祖先(立尸)面前排列起来,用丰盛的祭品(血牲、鬯酒)、庄严的音乐(伐鼓、击磬)、严肃的承诺(祭词、祝祷)来沟通自己和祖先,在祖先亡灵面前,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家族的这种“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亲疏远近有等差”的秩序,就得到了公众的认同与尊敬,就有了合法性与合理性。而每一个人也都在这仪式中确认了自己的血缘来源、自己的家族归属、自己的位置。一个传统的汉族中国人在仪式上看见自己的祖先、自己的父祖、自己和自己的子孙的血统在流动,就会觉得生命永恒不止地在延续。他一看到这仪式中的家族,就觉得不再孤独,自己是有“家”的、有“族”的,甚至是有“国”的,他就不是漂泊不定、无家可归的浪人,而“宗庙”、“祠堂”及仪式,就是肯定和强化这种“秩序”与“价值”的庄严场合。

仪式也成为“古代国家”获得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重要来源。现代人都知道,每个国家、政府、政党或者领袖都没有必然的权力或天命的权威,像最了不起的皇帝、后代最崇拜的唐宗宋祖,其实都是杀了本来有继承权的兄弟、骗了周世宗的孤儿寡妻,才得到权力的,他们的合法性,其实是靠其权力和政治,加上后人的历史评价赋予的,连孙悟空都会说“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秦汉之际,项羽说过,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陈涉也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果不是刘邦是最后的战胜者,他的刘氏皇朝怎么会有合法性和合理性?至于什么芒山斩蛇的故事,都是后来攀龙附凤的想像。接下来,连造谶言的都要造“卯金刀”,好像天下命定就是姓刘的。刘秀接着建立东汉王朝,也传言上为帝星,最后,连刘备都好像有了当然的天子命,诸葛亮这些人还就是相信刘家天下的当然性。可是,唐代谋反的黄巢说“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可见,皇权并没有当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是靠了权力建立的。

除了力量(power)之外还有什么呢?按照韦伯(Max Weber)的说法,皇权和王朝通常是依靠三个方面的支持:一是共识(观念认同),也就是说,它是大家觉得可以接受的、有效的政府;二是规训(权力制约),它有军队的力量,迫使人们接受政府;但它还必须有第三个东西,就是仪式(象征系统),即得到上天承认与民众认同的象征式活动。所以,王朝要有仪式,从殷商起就有“!”(祭天帝),后来不仅有“封泰山”(祭天),还有“祀汾阴”(祭地),像北京就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还有“宗庙祭”、祭祖,殷商有“衣祭”,即一年为期的“周祭”;也有以祖宗配天地一起祭祀的“南郊大祭”。据考古发现,古代的祭祀很多,场面也很大,像近年发现的红山文化祭坛、三星堆祭坑、南京六朝时之祭坛、唐代的圜丘,都很庞大、壮观。

言归正传,古代中国的儒家,最早就是从主持仪式者那里发展起来的。大家都知道,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里最重要的学说。不过,这一套伟大的学说,在本质上只是一门关于“秩序”的学问,而这种关于“秩序”的学问的基础,却是古代的巫师从主持各种仪式的知识中归纳,并由孔子阐释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