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1.13.5 四、降而为风水先生

四、降而为风水先生

风水虽然形成很早,但到了唐宋以后,风水观念好像越发流行,风水理论也渐渐完备,风水书也多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简单说,到了宋代,天下比较安定了,城市商业越来越发达,书本印刷也越来越方便,政府也鼓励和提升文化人,而且文武学、宗学、京学、县学这些官方的学校之外,到处都有乡校、家塾、舍馆、书会,还有最兴盛的书院,这使得读书人越来越多。美国学者贾志扬(John Chaffee)曾经作过统计,说宋代成年男性中的百分之三点二会参加科举考试。北宋大文人苏辙《上皇帝书》里面就说,现在农工商贾的后代都不守旧业去当读书人了,他担心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天下没有人从事生产,而且他也指出,这些读书人不管家庭、到处游荡,真是麻烦。

img97

图12-4 古代的式——风水先生的工具罗盘的前身

读书人多了,就有了出路的麻烦,科举考试,比现代的大学考试要难得多,要想在千军万马中冲过科举考试的独木桥,那是难上加难。很多本来从小读书的人,到了成年,无法通过科举这个充满荆棘的大门,就只好另谋出路。南宋袁采(约1140—1195年)编的《袁氏世范》就说,士大夫的子弟,如果没有世代相传的产业,当然只好去读书,可是读书人里面大多数不能通过考试成为文人和官员的怎么办呢?他说,可以“开门教授以受束修之奉”,就是当中学老师。可是还有更多的连中学老师都当不了的怎么办呢?他说,一是可以“事笔札,代笺筒”,就是帮人写信谋生,二是可以“习点读,为童蒙之师”,就是当小学老师。再不行连这都混不上呢?他说,那就“医卜星相,农圃商贾”,都可以做。这后面说的医卜星相里面,就包括当风水先生。元明清几代中,真的有很多读书人就成了风水先生,大的替皇帝、贵族安排官邸府第、祠庙陵墓,甚至设计城镇布局,小的帮民众相家族和家庭的阳宅、阴宅。还有一些读书人和学问家,写了一些风水地理的著作,像明代项乔有《风水辨》,清初陈确有《葬书》、《地脉论》等。明代一位有名的文人金瑶,就说他的一位精通风水的同乡朋友吴乐山很了不起。他说,地理之学(就是看风水)有三到,一是心到,二是目到,三是足到,好像我们今天说的要用心思考,要勤于观察,要多跑多走,吴乐山就是在三方面都很有造诣,所以他看风水很出名,还写了一本书叫《三到心法》,对龙、穴、砂、水四法有特别的心得,完全不是普通世俗的风水先生。

其实,就算是普通的风水先生,也并不丢人,毕竟还是“先生”,在古代能叫先生的,一定是有特别本领的人,在中国乡村能看风水的,多是对乡村影响很大的乡秀才一类的下层知识分子。说起来,看风水也是一门很专门的技术,本来这门技术也是大学问,它背后有很深刻的知识背景,就像东汉大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面引西汉末年刘歆的话说,“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些看病、抓药、念咒,也包括这些风水堪舆的东西,本来也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工具,原来也是官方需要派专人学习和传授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