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1.11.4 三、斋醮仪式:沟通神鬼人

三、斋醮仪式:沟通神鬼人

道教这么多神鬼,都是为了处理人们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被幻想出来的,那么,怎么才能把人的想法和神鬼的旨意沟通呢?道教既然是宗教,宗教需要有信仰者,有信仰者就要对信仰者有所承诺,就要引导和帮助信仰道教的人们。其中,道士就是沟通人神之间的中介,人有了问题要请道士帮忙转告神,人害怕灾祸想躲避鬼也要请道士帮忙,反过来,如果人和神鬼可以直接对话,道士要是不能沟通人神之间,道士也就没有用了,道教也没有用了,小说里经常讽刺道士“作法不灵”,所谓作法不灵,就是不能“下情上达”,把意思传达给神鬼。为了沟通人神鬼,道士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和仪式,这些源自上古方技数术的仪式、方法是道教的一个重要部分。

道教的仪式非常多,也非常复杂,不仅各地不同、各派不同,而且古代和现代也不太一样,不过,无论如何复杂,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斋”和“醮”。

img79

图10-11 道士设斋时穿的法服——龙凤服

我们先讲斋。道教的“斋”种类很多,起源也很复杂。“斋”本来并不是一种仪式,而是仪式中的一种清洁身心的方法。在上古人们心目中,神是应该尊敬的,而且神不喜欢肮脏荤腥的气味,所以人要和神沟通,就要先把自己的身心搞干净,身体要沐浴,心灵要纯净,这就叫“斋”。“斋”有仪式,比如要献上清酒,要供上三牲,还要请巫师唱歌奏乐,道教就继承了这些方法。在“斋”的时候,斋主——也就是希望神赐予的人——要沐浴、静心。在选定的日子,斋主在道士指引下,走上斋坛。斋坛周围有围栏,围栏处按照方位要悬挂幡旌,坛分三层,有阶梯相连,方坛要象征性地开若干门,像东北角的“天门”、东南角的“地户”,坛上点若干灯,这些悬挂的幡、开的门、点的灯,分别象征着从地下到天上的几重境界、生死休咎的各种途径、天上的各种星辰。斋坛上有供桌供上祭品,道士诵经焚香,步虚缭绕(走禹步、唱赞颂),斋主默默地祈祷(求神保佑),道士便诵神名(降神请神的名目)、上青词等。这时候要伴有种种音乐,道教的音乐之所以很出色,和这种仪式有关,主要用鼓、钟、磬、琵琶、月琴、胡琴、笛、板等,武当山和苏州现在的道教音乐就很有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就曾经是道士。

在这种仪式中,人与神在道士中介下沟通。古代斋仪有很多种,比如有上清派的,有灵宝派的,有天师派的,其中上清一派的斋仪主要是追求自身的清净和冥想,天师派的涂炭斋很苦。在上古人心目中,神是有怜惜心、同情心的,人们受苦受难,神就会帮助他,所以天师道的斋仪上还有一些自虐和入迷的方式,像举行涂炭斋时,人要自缚、自扑,以黄泥涂面,拍打胸口,还要把头发绑在栏杆上,在长达七天、十四天甚至四十九天中自我折磨,在这种状态下达到神人之间的契合。而灵宝一派的斋仪在隋唐以后最兴盛,有金箓斋、黄箓斋、明真斋、八节斋、自然斋等。这些斋仪很隆重,像在三元斋也就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向天地水三官祈请的时候,还要上章和投简,上章是用青藤纸写上祈愿祷神的文辞,然后焚烧以达上天,投简是把用铜做的金龙和玉做的简版,投到深洞或山谷、湖泊中,以达神灵。在古代中国,“斋”有大有小,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大体上都是为人们解决具体问题,像求雨、超度之类。

img80

图10-12 清代康熙年间所绘制的道教醮仪图

我们再来看什么是“醮”。道教的“醮”是祭神仪式,也有点像今天道观里所作的神仙大会,和“斋法”很相似,早些时候有五帝醮、六甲醮、七星醮等,从名字上看就知道这是祭谢五帝、六甲、七星的,《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五丈原为自己延命,就是北斗七星醮,因为古人相信,人的生命由北斗星掌管。醮仪和斋仪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其实有的醮仪就是从斋仪中发展出来的,最早是在斋仪举行完了以后,要举行答谢神灵的醮,后来便独立出来了,唐代以后,醮渐渐比斋还盛行了。道士把被祝祷的众神供在坛上,像“罗天大醮”要供几百个神的牌位,把各种悬轴分别布在四周,象征着天上的境界,然后一一念祷,和斋一样,也要步虚、缭绕、诵经、奏乐、焚香。

举一个例子,在传说是唐代杜光庭删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中记载了祈求子嗣的大醮仪,就很复杂,分为一天四阶段(清旦、临午、晚朝、散坛),先宣咒、唱诵,然后鸣法鼓二十四通,上奏三清,接着称法位,念诵三清、玉皇、勾陈星官等,然后把意思上奏,然后是唱方、忏方、三启、三礼,陈述十二愿,覆炉,最后念“出堂颂”,这才可以出门,结束一个阶段。在最后一次散坛的时候,还有步虚、散花、降圣等。

“醮”也是给人们祈福消灾的手段之一,当然仪式有简有繁,民间常常有简化了的仪式,也是传统仪式的偷工减料,民间常“请道士打醮”,指的就是这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