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1.13.3 二、想像大地:风水的思想背景

二、想像大地:风水的思想背景

古代中国有所谓的三才说,三才就是天、地、人,这三者有一些很微妙的对应和呼应关系。天上有风,地下有水,人也有经络气脉血流,据说,地和人一样,有“生气流注”的脉络,这种脉络也叫龙脉。古代中国人认定从昆仑山延伸出五条龙脉,在中国这个空间,就有三条大龙脉(三大干)源自昆仑,分为北条、中条、南条,向东延伸。

img94

图12-1 理想阴宅的龙、砂、水、穴

每个地方也都有自己特别的龙脉。这个具体的龙脉怎样寻找和确定呢?按照一般的说法,风水可以分为四大要素叫做“龙”、“穴”、“砂”、“水”。当然,阳宅或者阴宅所处的形势,一般来说,要背山面水,这叫“负阴抱阳”,这是最基本的。大体上,北方属玄武,背后的山要略高,要有丰茂的树木,南方朱雀要开阔,如果是宅子,最好有月牙形的池塘,如果是村庄,最好有弯弯的河流,而且对面远处最好还有“对山”,从背后的山到对面的山,中间穿过阳宅、阴宅或村庄,成为中轴线;而两侧东西的青龙白虎,最好也要成为对称的屏障。具体说来,第一,背后的山势走向要像龙身一样,有起伏的曲线,构成一个连贯的脉络,据说这不仅象征着祖先到子孙的脉络延绵,而且就像人的血脉一样运行无碍。而在背后屏蔽的那座主山,就叫“镇山”,又叫“来龙”,以石头为骨、土为肉、水为血、草木为皮毛,不能有缺陷,山的形状还要比较阔大。这一要素就叫“龙”。第二是“砂”,就是说周边环抱的山水形势,要和主山相配,风水术中讲究砂法,有种种象征性的说法,比如锦屏、三台、宝顶、华盖、笔架等。按照传统的观念,主山是君,环抱的群山是臣,因此得讲究君臣配合,好像中医里面抓药讲究“君臣佐使”一样,一般群山要小于主山,所谓“近而小,案山也,远而高,朝山也”,就是说近处的山仿佛是几案,远处的山仿佛是来朝见。第三,选择阴宅也罢,阳宅也罢,都要注意水势,“未看山时先看水”,水是一地的生气血脉,除了要注意水脉的弯曲环绕之外,还要注意水和山的相配。第四,还要看一地的“穴”,所谓“穴”,当然是一种从人体出发的比喻,就像中医里面的“穴位”一样,是生气血脉凝聚的一点,从这一点常常可以激活或者抓住全身。风水理论里面讲,这是“山水相交,阴阳融凝”的地方,就是指龙、砂、水的聚合点,好像画龙点睛一样的地方,又好像平衡的焦点所在,比如你要观察背后来龙山的走向、门前水流的弧度、两侧山的形状,综合起来找到一个结合点,如果后山山形略偏,则选择建阴宅的穴位就要随之而偏,使其中轴线调整,如果是城镇或村落,则要把祠堂或明堂建在能够调整四周山水形势的中心处。

img95

图12-2 风水书《白猿经》中的风水示意图

以上说的,当然多风水的理论而少风水的方法,而且这只是简化了的理论和方法,真正看风水的方法复杂极了,不光看形势、配五行、观察龙脉水口,而且还要下合九宫、上配星辰,这里没法一一细说。不过,任何理论和方法,常常就是从简到繁的,而我们要了解它,就得倒着来,有一个词语叫做“以简驭繁”,就是“提纲挈领”,只要抓住纲领,就“纲举目张”。看起来风水理论很复杂,但实际上大体上都是一个原则,即内形看房屋或墓地的形状,外形看居宅或墓地与周围山水形势的配合,然后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测定其对居住者的祸福。传说由明代初期有名的刘基写的《堪舆漫谈》说得很简明,他说,“堪舆要领不难知,后要岗来前要溪。穴不受风堂局正,诸般卦例不须疑”,“诸般卦例不须疑,穴正龙真便可处,水不须关有案拱,绵绵瓜瓞与人期”。其原则就是这样简单。当然,有时候,它还受到山水观念和风景爱好的影响,有人指出,对于风水先生来说,他们看到的好风水,并不是一般人看到的山水之美,他们对于山势的延展、远近、大小、形状,对于水的流动、离合、远近都有不同的理论。风水观念中理想的空间是什么呢?大体上说,就是后面有屏障,左右有依靠,前面有流水环抱,远处有案山、朝山呼应。

img96

图12-3 家族墓地的理想形态——陈埭丁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