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1.4.2 一、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从家庭、宗族到国家

一、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从家庭、宗族到国家

西方人说“国家”是country、nation、state,日本人说“くに”,都没有“家”的意思,最多有“乡土”、“政治共同体”的意思。只有中国,才把“国”与“家”连在一起说,《古文尚书·金縢》里就有“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论语》里面虽然没有直接说到国家,但《礼记》里面记载孔子曾经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前一句提到“国家”,就是《论语》里面说的“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把国和家放在一起,而且治理的原则都一样,就是贫穷不可怕,关键是要公平,很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不过,他说的国和家,是当时的诸侯城邦。而到了孟子呢,那个时候不同了,所以,他讲“国家”讲得就更多,最典型的说法,就是他说的“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话反过来说,就是《大学》里面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国家”还可以倒过来说“家国”,像古话讲“家国有难”。其实,在古代中国思想里,家和国只是一小一大而已,一直到现在,还有流行歌曲说,“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所以,很多人在说到这个意思的时候,常常用一个成语叫“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小“家”好像鸟蛋,如果国家这个窝翻了,蛋也保不住。俗语说“保家卫国”,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就把“国”看成是放大的“家”,所以,县官叫“父母官”,君主叫“君父”,对君主不恭敬叫“无君无父”。犯上作乱的人,按孔子的说法,之所以他没有尊敬上面的心,就是因为他不孝,在家不孝顺,出门就不忠诚。犯上作乱,无君无父者,在古代中国的观念中,那只是“禽兽”,而不是“人”,至少他不是“汉人”。所以按照儒家中国的正统观念,作为一个人,要对父亲孝顺,对君主忠诚,所以古代有《孝经》和《忠经》,也有各种关于孝和忠的法律规定。在古代中国,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逆子”,他就在道德上根本站不住了,如果他被认为是“乱臣”,那么他就在政治上站不住了,如果说他“卖国”,那他就根本不是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