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笔走龙蛇:书法文化二十讲
1.4.2.5 虚和无的生命化

虚和无的生命化

为什么中国人会以极其愉悦之神态,欣赏一块寥寥数笔勾成的顽石,或者一幅书法中由点画线条分割而成的艺术空间,并悬之壁际,朝以观摩,夕以浏览,欣赏之而不厌呢?西方人要了解这种奇异的愉悦情绪,必须明了中国艺术的基本原则。

在中国艺术中,为什么中国书法讲究“计白当黑”?为什么中国绘画构图讲究“有情之白”?为什么中国戏曲舞台上要利用虚景?为什么中国园林中喜欢用亭子和雕窗?你会感到,艺术家们留出这些空白的地方,委实是经过了深入细致的考虑的。他们赋予这虚和无的空间以如此深长的意味,他们真的是把空间精神化了,把虚和无生命化了。

中国艺术这种独具魅力的灵感和秘密,主要是来自于中国道家哲学。老子最早赋予“虚空”和“无”以价值:“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他使我们一下子以一个崭新的角度看事物:“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又说:“有无相生”,可见,老子重视“无”,并不轻视“有”,而“有”与“无”的统一,正是老子所说的“道”

但是,老子说的“道”并不等同于西方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logos)。在基督教哲学中,“逻各斯”亦被译为“道”,但是,赫拉克利特是把它理解为一种尺度、大小、分寸的对应关系和比例,总之是一种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老子的“道”却不同,老子对“道”的描述,与后来哲学家们对“气”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张岱年1949年后在《中国哲学大纲·新序》中谈到自己见解的前后变化时,特别指出,“《老子》所谓‘道’应该理解为原始的浑然不分的物质存在的总体,即浑然一气”。

从《老子》全书来看:(1)“道”是天地产生之前的原始混沌,可以为天下母。(2)“道”还产生万物,为万物之宗。(3)“道”没有具体形象,是“无”,这是一种无限性和无规定性。(4)“道”自己运动,处在永恒的“逝”、“远”、“反”的运动之中,这是一种永恒的、独立的自我运动。也正是这种运动,构成了宇宙万物的生命。(5)论到人体之气,强调抱一、抟气,即守住身体内气的和谐状态。

与老子对“道”的认识相类似,中国气化哲学普遍认为,气是遍溢天地、充满人身之物;气虽为一,但可以分为阴气、阳气、天气、地气等六气之多;气是自己变化的,是作用于人和物,与生命现象有关之物;气是和心有着某种关系之物,和人的心志密切相关。这里的气,是指天地自然所具有的某种细微物质,它自身不仅能运动变化,而且能导致其他事物的运动变化。所以,万物的本体和生命是“道”,也是“气”。

庄子则在老子“道”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一气”的概念。他说:“游乎天地之一气。”又说:“通天下一气耳。”“通天下一气耳”,一方面是说,世界是一个连续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是说,世界万物的本质相同,都是一气所产生的。《管子·内业》篇也说:“一物能化谓之神”,“化”,就是一气向万殊万形的转化。宇宙间都是广袤无垠、精微连续的一气,而万殊万形便是一气中一定量精微之气的聚合,这种聚合带来了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神”,所以《内业》篇紧接着又说“化不易气”。这就形成了中国气化哲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即宇宙皆为一气,一切变化皆为气之变化。中国气化哲学的这个基调,在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到近代,绵延不绝。我们所说的气的思想,主要是指“一气论”,或“气化论”。

中国气化哲学中这种广泛流布的“一气”论、“气化”论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宇宙论支持,赋予了中国艺术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味,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罕见的。中国艺术家以气为重,气化氤氲的世界,是中国艺术创作的根源。但气并非仅仅是指山水画中的云烟雾霭或烟气蒸腾,而是指天地间之真气。气化哲学认为,气是万物之本,宇宙之源,气是天地中的真气。凡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艺术中写出了真气,也就写出了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怀。中国艺术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赋予艺术中的空白和虚空以生命、以意义的。

中国的气化思想使得中国艺术家能够着眼于整个宇宙、历史和人生,着眼于整个造化自然,它不仅仅抓住某单个对象来加以刻画和表现,而且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国艺术作品的至高境界是要表现出全宇宙的生命和生机,这样,不仅一块石头、两只水鸟、几根竹子、数点苔痕,甚至作品中的虚空之处、空白之处,也一样能表现出整个宇宙的生气,画面上都流动着氤氲之气,这就是王微所说的“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

人,是追求无限的有限存在者,人对意义的追求,就是对无限的追求。人只能在精神世界中追求无限,但现代文明误导了人类的无限追求。现代人不再在精神世界中追求无限了,而是在物质世界中追求无限。于是,在物质贪欲的推动下,在现代理性制度的协调下,人们肆无忌惮地征服自然、榨取自然,在生态危机中越陷越深。为了走出危机,我们必须根本改变对无限追求的方向。而中国的艺术创造,正可以给我们以宁静的感悟和智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