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笔走龙蛇:书法文化二十讲
1.5.6.4 园林:宛自天开

园林:宛自天开

如果说在中国的宫殿和民宅中,更多地体现了秩序的建立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和书法中篆隶楷字体获得某种精神的契合的话,那么,在中国的私家园林中,则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散淡的自由和道家哲学的沾溉,同时也和书法中的行草字体取得某种精神气质的暗合。儒家崇尚经世之术,必然偏于秩序;道家崇尚回归自然,必然偏于自由。中国书法的结体原则,与园林家造园的理念,自然就能实现某种契合。

私家园林是城市之山林,也就是既有城市物质生活之便捷,又有幽静雅致的山林景色,成为人的可行、可居、可观、可游之所。明代计成的《园冶》,在日本成为园林的圣经,被改名为《夺天工》。这三个字,恰恰反映了中国园林的根本特色。中国园林就是巧夺天工。园林的最高原则就是天工,即体现大自然的节奏,反映大自然的精神。园林家就像一个冶炼的高手,以心灵的熔炉冶炼大自然,用计成的话说,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说出了中国园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计成还说:“虽叨人力,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一切园林都是人工的,都不是自然生成的,但是,中国园林的人工要追求无人工的痕迹,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这就是天工。

西方的园林是理性的、秩序的;中国的园林是浪漫的、诗意的。同样作为皇家园林,法国的凡尔赛宫和中国的颐和园完全不同。凡尔赛宫几乎全是几何板块,以一条线贯穿全园;中国的颐和园中的山山水水,一切以自然天趣为根本。西方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重视人工;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契合成为造园的根本原则。在西方传统园林中,强调的是秩序、对称、整齐,符合古典主义的趣味;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人们喜欢美丽的无秩序,这个无秩序不是混乱和杂乱,而是不强行通过人为的力量去改变自然的秩序,力求体现大自然内在的秩序和节奏。

园林家叠山理水,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有山有水、曲折迂回、景物多变的景观。他们把全园分成若干部分,安排不同的内容:是塔是桥,是寺是池,是奇石是古木是修竹,是石径是名花是假山,总之既是诗也是画。在江南的园林里,有一种恬美静谧的诗情。在那迷人的园子里,每一棵树、每一段墙,都令人倾倒。左边的园开放了,右边的园修葺了,塔更挺拔,桥更洗练,寺更幽凝,河更闹热,真是石径好吟诗,帆船应入画,它让人感到一种不设防的温柔。它太幽雅,太诗情,让人忍不住想亲近它,但是又太小巧,太娇嫩,让人不忍心去触摸它。

园林家总是将空间分隔而又不阻塞,彼此空间流通,似分似合,有时先用狭小、晦暗、简洁的引导空间把人们的尺度感、明暗感、鲜明度压下来,忽然间又展开一个开阔的水面和阔大明朗的空间,通过这种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办法,来打开人的心灵空间。园林中的观赏路线,从来不是捷径直趋,而是在曲折委婉之中求得境之深、意之远。他们总是把建筑的体量化整为零,造型要空透轻盈,亭榭要小巧别致,厅堂要空灵阔大,花木则以单株为主,要枝干花叶果皆可观。尤其是园中叠山置石,更见匠心,要胸中有丘壑,要堆出真山意趣来。

img63

黄庭坚《诸上座帖》,笔势呼应连带,极富有堆叠假山之妙,形散而神不散

从某种意义上说,造园的思想,就是书法的思想,尤其是书法中行草的挥运堆叠,更是将筑园的理念给形迹化了。构园讲意与境浑,书法讲意在笔先,园林不是花草树木、山石溪流的堆砌,而是用意来引领,构成一幅生命的图式。园林的造型布局原则,和书法中的经营位置、空间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无水不活,园中水系常常成为园的灵魂。山石或在水际,或在门口,或置诸水中,或掩于花丛,散乱的石头被水系串成一个活的生命体。黄庭坚的草书,行气常常不在一条直线上,极富有堆叠假山之妙,但是在字与字之间又有一个隐在的生命在流淌,这使得他的草书能形散而神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