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笔走龙蛇:书法文化二十讲
1.6.5.3 气脉:气的充实和贯通

气脉:气的充实和贯通

中国人以生命的眼光看世界,也就是以气的眼光看世界。天地万物由一气派生,一气相连,世界是一个庞大的气场,万物浮沉于一气之中。于是,天地万物就成为一个整全的大生命,一个周流六虚的大全体。天地之间一切都有气荡乎其间,生命之间便能彼此互摄互荡,构成一个生气郁勃的整体。在气的世界里,没有孤立的存在,万物生命皆为一气流行,所以生命是整全的;各个生命体之间无不有气贯乎其间,所以生命之间是相通的。

这种气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书法中的生命观念。中国书法因为有了气的贯注,便有了生命,有了气脉的流动,生生不息,笔笔相连。一气贯注,就是要在自始至终的线条流走中,让气成为全篇的贯注之力,有了贯注之力,则整体气脉通畅。气不可以不贯,不贯则虽有点画笔法之精妙,仍然是散珠碎玉,不能为全璞之宝。

中国书法的笔法,有人分为篆隶系统和二王系统。言篆隶笔法则古朴而浑整,二王笔法新妍而细碎。此说虽欠精审(但就二王父子而言,笔法就有差异),但是,笔法的过于细碎精致,有时的确不利于整体的生命感受的抒发,甚至就沦为技巧的游戏,中看而不中用。宋明后期帖学的繁琐靡弱,荡涤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整全的生命之气。清代中后期碑学全面复兴,邓石如等人努力恢复篆隶系统,在找回失落已久的篆隶笔法的过程中,重新给书法发展注入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img85

一气贯注,就是要在自始至终的线条流走中,让气成为全篇的贯注之力

旺盛的生命力,就来自于线条之中气的充实和贯通。书法生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气的充满程度,所以,气的充实和圆满就成了书法学习的关键,包世臣极其强调气满和气的充实,他说:

烂漫、凋疏,见于章法而源于笔法。……书之烂漫,由于力弱,笔不能摄墨,指不能伏笔,任意出之,故烂漫之弊至幅后尤甚;凋疏由于气怯,笔力尽于画中,结法止于字内,矜心持之,故凋疏之态在幅首尤甚。汰之,避之,唯在练笔。笔中实则积成字,累成行,缀成幅,而气皆满,气满则二弊去矣。

书法外在形体章法之弊,都是由于气不充满的缘故,而其中关键却在用笔的中实,笔实则气满,气满则弊除,所以要行笔中实。中国书法的文化信念就是一种生命的信念,有关生命的真实和理想,都是中国书法家所倾心的。人是生命体,自然更是生命体,中国人用气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生命的眼光看世界;中国书法体现的是气的精神,也是生命的精神。中国书法家热爱这生命的生机,热爱这世界的生意,因而歌吟健康和活力,表现活泼和生趣,并倾倒于这生命的大活力、大从容和大自由。被中国古人命名为“气”的东西,其实正是这生命的存在状态,明了了中国文化的气化论,也就入了中国文化的玄门,参悟了中国书法的奥义。

书法家常说“行气”,行气正是气的贯注之力所形成的一种气脉。气脉也好,行气也好,关键是在“通”,在于“联”,在于“厚”,也就是气要饱满充实和联络贯通。要想做到贯气,关键要造成联势,使得首尾相接,气脉如泉,则一字之中,一行之中,一篇之中,都有相连之势,气脉自然就容易贯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