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笔走龙蛇:书法文化二十讲
1.6.4.2 乃武乃文,书剑一家

乃武乃文,书剑一家

从解决矛盾所采取的武力手段看,兵家和武术有共通之处。但是,用兵的关键在于将军,在于将军之一心的运筹帷幄,在于“意”,所以安营布阵就像书法家“意在笔先”一样。武术却不同,武术是个人化的技击术,是场中较艺,武者或闪转腾挪,或左开右合,甚至“耄耋能御众”,这些在战场上常常是用不上的。士兵们平时训练,要反复操练劈砍刺杀,在战场上,技术要服从战术,战术服从战略。士兵必须要年轻,体力至关重要;而武术则是耄耋之年才达神明之境,常常能四两拨千斤。

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说:“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面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跳动?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近或退。”在这里,他已经把战争和武术的区别说得很清楚了。

武术,是个人技击需要的产物,它包括徒手和执器械两种。器械有短、中、长之分,所以,中华武术中,大体分为拳、剑、刀、枪、棍(棒)五大系统。从历史上看,从春秋战国一直到唐代以前,剑术在民间击技中占主导地位。拳术的出现,是秦以后的事,它是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禁止平民携带和藏有兵器的结果。此后,和平时期统治者几乎都“禁兵”,这样,就促成了徒手技击和徒手自卫的发展。拳法渐成流派,在宋以后得到大发展,而鼎盛于明清。唐代以前,荆轲、项羽、司马相如、田仲、曹丕、鲁肃、东方朔、李白都好剑术,人们尊剑术(以及枪法)不尊拳术,唐代以后,习拳不习剑,剑术的衰落和拳术的兴起相辅相成。明代以前的剑术和枪法,为太极拳的创造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上的准备。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了当时的剑法理论:“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庄子·说剑》云:“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剑法讲究阴阳,用剑要以虚示人,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而发动在后,抢先击至。

古人常说的,乃武乃文,书剑一家。剑法讲虚,书法亦讲虚,这个虚的精神源自中国人对于天道虚运精神的体认。清代程瑶田有一段妙论:

书之为道,虚运也,若天然,惟虚也,故日月寒暑,往来代谢,行四时,生百物,亘古常然也。然虚之所以能运者,运以实也。是故天有南北极,以为之枢纽,系于其所不动者,而后能运其所常动之天。日月五星,必各有其所系之本,天常居其所,而后能随左旋之,天日运焉,以成昏旦。书之为道,亦若是则已矣。是故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肩也,肘也,腕也,指也,皆运于其右体者也。而右体则运于其左体,左右体者,体之运于上者也,而上体则运于其下体。下体者,两足也,两足着地,拇踵下钩,如屐之有齿以刻于地者,然此之谓下体之实也。下体实矣,而后能运上体之虚,然上体亦有其实焉者,实其左体也,左体凝然据几,与下贰相属焉,由是以三体之实,而运其右一体之虚,而于是右一体者,乃其至虚而至实者也。夫然后以肩运肘,由肘而腕,而指,皆各以其至实而运其至虚。虚者,其形也;实者,其精也。其精也者,三体之实之所融结于至虚之中者也。乃至指之虚者,又实焉,古老传授所谓搦破管也。搦破管矣,指实矣,虚者惟在于笔矣。虽然,笔也而顾独丽于虚乎?惟其实也,故力透乎纸之背;惟其虚也,故精浮乎纸之上。其妙也,如行地者之绝

img80

文武之道,原本相通

迹;其神也,如凭虚御风,无行地而已矣。

这段话把执笔、行笔、运笔中阴阳虚实的关系真是说透了。实是虚的基础,虚是实的表现,虚实结合,故能千变万化。虚实不仅是书法的关窍,也是中国人宇宙精神的枢纽,所以,书虽小技,所关者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