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笔走龙蛇:书法文化二十讲
1.6.4.1 西方拳击和中国武术

西方拳击和中国武术

武术,是中国人生命深处的学问。它不仅仅是一项健身技击运动,而且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的一种文化活动,它和哲学有关,和中医有关,和兵法有关,也和艺术有关,它是“起于易,成于医,附于兵,扬于艺”。剑法讲阴阳,拳法讲虚实。拳和剑,与中国独特的太极阴阳学说有着在宇宙观念上的同构性质。而这一点,和西方拳击的精神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现代拳击,讲究身高体重;中国传统武术,讲究身材灵巧。西方的拳击,讲究拳要重、手要快,主要依托手上的力量,在直摆勾刺和迅猛出拳中突出的是力量、速度、时间和距离;中国的武术,讲究上要虚、下要实,主要依托下盘的功夫,在虚灵顶劲和气沉丹田中突出的是态势、时机、功夫和劲路。西方拳击在行拳中,形成双肩和胸间的一个倒三角形;中国武术在行拳中,形成大腿和腰间的一个正三角形。西方拳击动作重心上提,用的是外向发散的力;中国武术动作重心下沉,用的是内聚收敛的劲。西方拳击要抢先进攻,当仁不让,狠字当头,要狠要准,先发制人,是一种“强者战略”;中国武术则先让一步,留有余地,稳字当头,要稳要沉,后发制人,是一种“弱者战略”,但目的是以弱胜强。西方人竞技,总是拳对拳、脚对脚、枪对枪、剑对剑;而中国人竞技,则是你耍上,我耍下,你耍左,我耍右,拳来脚去,刀来枪挡,要随机就势,避实击虚,常常是舍己从人,借力打力。

概括地说,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技击体系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西方现代拳击的哲学基础,是古希腊的原子论和近代的机械力学,一切都是单向的、线性的、个体的、可分析的;中国传统武术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的元气论和阴阳五行思想,一切都是多向的、非线性的、整体的、不可分的。

这种文化观念也渗透到书法之中。书法中也讲究力,讲究劲,但是中国人所欣赏的书法中的力和劲,是松的力,是柔的劲。看似没有用力,却是绵里藏针;看似温和柔弱,却是真力弥满。中国书法家历来不喜欢金刚怒目、长枪大戟、力量外射、刚猛生硬的书法面貌。他们认为,这种生命状态不利于因敌制人,不利于涵摄力量,也不利于颐养生命。清代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书法家写字,毛笔已经不是书法家身外的什物,而是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走与粘,阴和阳,即走即粘,既阴且阳,这时所把握的力量,并不是凿实的、确定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一切都在不确定之中。书法家总是相机而动,因时而变,这种力量和内劲,是需要书法家好好“拿捏”的了。高手写字,就像在心里打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