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笔走龙蛇:书法文化二十讲
1.5.6.1 书法结构与建筑形式

书法结构与建筑形式

中国书法对于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基础意义,已有不少学者论及。梁实秋曾说,“在中国绘画之笔触及章法中,及在建筑之形式与构造中,吾们将认识其原则系自书法发展而来。”虽然我不知道中国建筑形式和构造的原则是不是真从书法中来,但中国书法家想要使“字”能表现出生命,就必须用他所擅长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个生命体的筋骨血肉的感觉来。不过,书法反映生命,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摹示客观的形体,而是通过较为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在情感和想象里能体会到客观形象的生命,这就像建筑也能通过其建筑的形体结构语言和诉诸我们情感和意识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生活的内容和意义一样。

中国书法用点画线条来结构,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梁柱结构,这都是源自中国古老的观念系统。原始人最早算数用手指,占筮卜算活动中用木棍和筮草,吃饭从古到今一直用筷子,中国人把对整个宇宙的理解,都浓缩在一些棍棍棒棒之中,所以,台湾地区学者汉宝德称中国文化为棒棒文化。棒棒文化反映到建筑中,就是梁柱结构:先立几根大柱子,上面加上梁,再盖顶,再砌墙隔墙。虽然世界其他民族也有木造建筑,但是很少发展成中国这样一个柱梁的系统,而每一个汉字又似乎是一个梁柱结构建筑的抽象化。

img58

中国建筑木架构示意图(引自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1984年版)

欧美人很多建筑采用石头,或以砖砌墙,即便古希腊建筑中的石梁和石柱对他们的建筑而言,只是象征性的,外表有,里面却不是。中国建筑很重视“上梁”,有了梁,才会产生中国建筑的基本空间和流通性的空间观念。因为梁柱架好之后,各种空间之间的关系,里面和外面的关系,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就很自然地产生了。简单说,中国建筑是柱梁结构产生了建筑空间,若干根柱子,一个屋顶,建筑就起来了,筑基砌墙也很方便,而剩下的空间由此来分割,所以,中国古典建筑中有“墙倒屋不塌”之说。这种由柱子撑起来的间架,在中国最有特色的建筑——亭子中展露无遗。

img59

梁柱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它和书法的结构之间有着天然的同构

我们欣赏一处建筑空间,就像是在玩味一个精妙的书法结构。由棒棒组成的柱梁结构系统,最合乎逻辑的结果,就是一个由简单的柱和梁搭成的方形建筑,而它们要兜合成一个圆形建筑是相当不方便的。所以,现在还看得到的中国圆形建筑,数量非常之少,也只有像天坛这类纪念性(天圆地方的观念)的建筑群,或者一些圆形亭子而已。这和中国方块汉字的组合一样,汉字组合由直线、横线来完成架构,就像建筑由梁柱完成架构一样。

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书法中有“永字八法”的说法,一笔而具八法,形成一字,一字就像一座建筑,建筑有栋梁椽柱,书法有间架结构。西方美学从希腊的庙堂抽象出美的规律来,比如均衡、比例、对称、和谐、层次、节奏等,至今成为西方美学里美的形式的基本范畴。我们从古人论书法的结构美里也可以得到若干中国美学的范畴,这就可以拿来和西方美学里的诸范畴作比较研究,观其异同,以丰富世界的美学内容。

img60

欣赏一处建筑空间,就像是在玩味一个精妙的书法结构

中国书法里的结构美也称布白,因为字是由点画线条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之处自然也成为了字的组成部分。就像一个建筑,“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建筑中有无相生,才有建筑之用;书法中,虚实相生,才能成就一个艺术的空间。所以,空白之处是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形之内的。空白若分布适当,就和笔画具有同等的价值。这就像一座建筑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空处和实处同样重要,也就是书法中说的“计白当黑”。而中国书法结构里的空间美,在篆、隶、楷、行、草等不同字体里,有着不同的表现,而这种空间感的不同,可以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在审美意识里,对世界和生活最深的体会。

商周的甲金大篆、秦人的小篆、汉人的隶书八分、魏晋的行草、唐人的楷书、宋明的行草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古人曾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这是人们开始从字形的结构和布白里见到各时代风格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结构形式,在数量的不同比例、形线的交错排列中,组成了一种音律的节奏,而这些节奏都是由抽象的点线完成的。它们能够集中地、深入地反映出现实物象和内心情感,使人心在摇曳荡漾的律动与和谐中能窥见美的真谛,引发无穷的意趣和绵渺的思想,使人触及那种不可言、不可状的心灵姿势和生命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