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青 铜 器
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继陶器工艺之后又一种独特的工艺品种。
青铜工艺起源于夏代,商、周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整个发展时期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学术界一致认为商、周的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的代表。
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纯铜熔点高,硬度低,加进锡和铅,可以降低熔点,增加硬度和光泽度。我国古代的工匠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各类不同青铜器物的合金比例,这在《周礼·考工记》中有明确的记载。青铜器的品种主要有礼器、食器、乐器、酒器、兵器、工具、车马等。春秋战国以后有符节、灯、带钩、镜等青铜器。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制范(制模)、熔铸、装饰等过程。制范就是用泥土塑造一个模子,如需装饰花纹,还要在模片上雕刻花纹。这是外范。外范的中心还需要塑造一个内范。外范与内范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这就是青铜器的厚度。铜液就浇铸在内、外范之间。这种泥范法称为陶范法。后来又发明了蜡模法。蜡模法可以制作极为精细和镂空的各种造型和装饰。
一、商周的青铜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精美,创造了许多艺术珍品,充分体现了古代工艺家的智慧和才能,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也是对世界工艺美术的巨大贡献。
1.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主要采用饕餮纹,即兽面纹,还有夔纹、鸟纹、象纹、鱼纹、蝉纹、蚕纹等。常以兽面纹为主,以回纹为辅,利用强烈的主次关系加强艺术效果,图案形式以对称式单独图案为主,显示出严谨庄重的艺术风格。
2.周代的装饰纹样
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组成二方连续纹样,地纹减少或无地纹,具有一种古朴美和韵律美。
青铜器的烹饪器,即蒸煮器,有鼎、甗(yǎn)、鬲等。鼎是煮肉食用的,一般为圆体三足,也有方体的,著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便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青铜鼎,高133cm,宽78cm,长110cm,重850kg(彩图52)。鼎在古代不仅是实用器物和礼器,也是权力的象征。相传禹铸九鼎,以象征九州,后为传国之器。商代的天子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普通人则不能用鼎。如超越规定,就是犯上之罪。
青铜食器有簋(ɡuǐ)、豆、簠(fǔ)、"(xū)等,以簋器最多,类似现今的饭碗,用以盛食物。豆是浅盘粗柄,与现今的高脚盘相近。
青铜酒器,有爵、斝(jiǎ)、角、觚、觯、壶、卣(yǒu)、罍、觥(ɡōnɡ)、盉(hé)、尊等,品种繁多。其中有饮酒器、盛酒器、温酒器等。商代的帝王饮酒有隆重仪式,祭祀时有各种礼器、酒器,所以促成当时的酒器发达(图117)。
图117 四羊尊(商)
青铜水器,有鉴、盘等。周代的“虢季子白盘”就属此类。虢季子白盘为当时之重器,长方形,长130.2cm,宽82.7cm,高41.3cm,周身饰环带纹,是周代典型的青铜装饰图案。此类器物用处较多,可盛水、沐浴、照面等。
青铜兵器有戈、矛、戟、剑等。乐器有钰、铙、钟、鼓等。这些器物品种非常多,各有功能。
商周青铜器中还有灯、炉、镜、钩、洗、壶等。
商代青铜器大多用于祭祀,或用作酒具,而周代多用作礼器,或作为纪念器物流传后世,所以周代的青铜器上常出现长篇铭文,为周王和贵族歌功颂德,或为记国事、祭祖的铭文。
二、春秋战国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由于原始巫术宗教观念的褪色,而代之以人们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理想与追求,于是工艺上使器物由厚重变得轻薄,造型上由严正变得灵巧,手法上由象征转向写实,镂刻由深沉而转向浅浮,装饰纹样由神秘转向易于理解的自然与生活情趣。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思想比较自由。工艺匠人受这一思想氛围的影响,创造出各具艺术风格的青铜工艺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楚国。楚国历时800多年,在军事、经济、文艺、轻纺手工业及冶炼技术等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我国学术界称为“楚文化现象”。楚文化中的青铜工艺品种很多,有鼎、簋、缶、壶、镜、豆、簠、尊、灯、镜及各种兵器等,造型独特,装饰题材以龙、凤、花、鸟、铭文、卷草等为主。
1.铜簠(彩图53)
湖北江陵郢东出土,造型为长方体,分上、下两部分,上为盖,下为容器,簠体大部分装饰为回纹和铭纹,是这一时期青铜器中的珍品。另外,江陵望山出土的错金银铜奁,造型为圆体,容器部分装饰为龙凤鸟纹,线条圆润流畅。簠盖装饰物提环为四个凤头兽身把组成,非常别致。
鉴赏:造型独特,装饰繁密而线条优美。
2.铜灯、铜镜
这也是在楚国发展起来的,它们的造型设计和图案设计都别具一格。
图118 十五连盏树形铜灯(战国)
《十五连盏树形铜灯》(图118)构思巧妙,设计独特,创意新奇。连盏灯如茂盛大树,树上有群猴戏耍,鸟鸣相应,树下有两个赤裸上身的人,其动态与树上两只小猴相呼应,姿态优美传神。整个灯由大小八个部分接插而成,不用时可脱节装运,实用性很强。
鉴赏:想像力丰富,造型优美,刻画生动而传神,实用和艺术造型融为一体。
3.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的青铜器
共有1万余件珍贵文物,其中青铜礼器及各种青铜生活用具共38种、134件,重量达10000kg,是历年来出土的青铜器数量最多、总重量最大、种类较全、保存较好的一批珍品。其中鉴缶重达150kg,是我国目前最大、最重的青铜酒器(彩图54),罐内盛酒,罐与鉴之间的空隙用来盛温水或冰,用以温酒或者冰酒。具有这种功能的酒器是首次发现。
青铜尊盘(彩图55)制作精湛,它采用了和合铸、分铸、铜焊、蜡焊、铆接、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制作工艺。整个尊盘用了72个部件,100处焊接完成。其中的装饰纹样蟠龙有164条之多,纹饰非常繁杂。纹样对称、重复,形成韵律美。它的制作技术已达到了青铜器制作技术的顶峰。
鉴赏:想像丰富,造型稳重大方,工艺精湛,纹饰精细而繁密。
4.编钟
编钟是一种乐器,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编钟(彩图56)可谓稀世国宝,为青铜器中的极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编钟共65件,包括楚王送的铸钟一件。最大的编钟高153.4cm,重203.6kg。最小的编钟高20.2cm,重2.4kg。全套编钟总重量2500多kg。钟架为曲尺形铜木结构,长7.48m,宽3.35m,高2.73m,全架由246个虎形青铜构件组成,可装卸。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个字,绝大多数为金铭文;内容为编号、记事、音标及乐律理论。编钟依大小和音律排列,组成八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每个钟都能发出两个不同乐音。编钟主奏的是中层甬钟,音域达三个半八度(即G3~C7),声音悠扬嘹亮,悦耳动听;下层甬钟形大体重,声音深沉宏亮,演奏中起烘托气氛的作用;上层钮钟是用以补充乐音的。编钟及编钟上铭刻的乐理组成一座研究古代音乐的宝库,为我国音乐文化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更正了音乐史上许多传统说法。
鉴赏:造型古朴大方,气势宏大,乐音优美。
5.青铜《四鹿四龙四凤铜方案》
整个造型巧妙而奇特,圆形的底座上,有四只挺胸昂首的卧鹿,座上有四龙四凤相互盘绕,每一龙头上顶一拱形饰件,上承一方案,12个动物造型各异,巧妙地平衡结合在一起(图119)。
图119 四鹿四龙四凤铜方案(战国)
鉴赏:想像奇特,构思巧妙,工艺精湛。
6.青铜剑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品种非常多,其中青铜剑尤为突出。从湖北江陵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彩图57)和江陵马山出土的吴王夫差矛(彩图58)来看,制剑工艺可能数吴国、越国最具特色。
越王勾践剑虽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出土时仍寒光逼人,锋利无比,其剑上几何图案及文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清晰可见,这说明当时的冶炼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鉴赏:工艺精湛,柄部镶有宝石,剑上有暗格纹,刀刃锋利。
三、秦汉时期的青铜器
青铜器也是秦汉时期一个重要的工艺品种。当时秦国首都咸阳有很多制铜工场。秦代的青铜器仍有少量礼器,但生活用器是主流产品。汉代的青铜器主要是生活必需的器物,但也有工艺品,供观赏用。
1.汉代的《长信宫灯》(彩图59)
这是一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生活用具。器物中宫女双手执灯,器物通体鎏金,有铭文“长信”二字。据考证,此灯曾为当时的“长信宫”所用。灯座和灯罩都能随意拆卸,灯罩还可自由开合,以便调整灯光照亮的范围。灯盘上的一个短柄,用来调整照射方向。宫女的头部和右臂也可拆卸,以便清除器内的烟灰。右臂实际上为烟筒,使烟容纳于宫女形的器身之内,以便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真可谓独具匠心的精巧设计。宫女形象栩栩如生,双手执灯跪伏的姿态和那疲惫而小心谨慎的神情,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深宫年轻女子的形象。
鉴赏:设计巧妙,想像丰富,实用和艺术为一体,形象刻画精细而传神。
2.《马踏飞燕》(图120)
这是一件难得的工艺品。飞奔的骏马昂首嘶鸣,三足腾起,一足踏在一只飞起的云雀上。它以马踏飞燕的动态来表现奔马的神速。从奔马粗壮而矫健的体态来看,说明这匹马是力量速度兼备的一匹骏马。奔马的奇妙造型,结构的倒三角形,完全合乎力学平衡的原理,是一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珍品。它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修养和工艺水平达到了非凡的境界。
鉴赏:造型优美,想像丰富,技法精湛,形象生动而传神,具速度感和力量感。
图120 青铜奔马(汉)
3.汉代铜镜(图121)
图121 铜镜(汉)
铜镜在汉代有较大发展,是继战国以后又一大高峰。汉代铜镜的特点是体薄、平边、圆钮等。汉代铜镜可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装饰特点。早期铜镜以平雕为主,镜背平整,镜边多以连弧纹装饰。主要品种有草叶镜、星云镜、日光镜、照明镜等。中期铜镜主要流行矩镜,纹样是较规则的TLV形的装饰镜体,这种格式是仿古代的一种棋局。晚期铜镜有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像镜、阶段式镜等。
汉代还有一种奇妙的透光镜。这种镜形状和普通镜一样,但是当日光照在镜面时,镜背的花纹有时会反映到墙上,外国人称之为魔镜。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作了科学解释,认为这主要是镜背的花纹铜质厚薄不同,在制作时产生了铸造应力,镜面在磨光时又产生压应力,因而形成相应的曲率,引起透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