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第二节 美术的门类及基本特征

第二节 美术的门类及基本特征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立体或平面上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所以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美术的种类丰富多彩,形态各异。按照它们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及其制作方法的不同来划分,主要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纯美术和实用美术两大类。所谓纯美术,主要指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纯精神性和欣赏性的美术,如绘画、雕塑、书法等。所谓实用美术,主要是指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美术,包括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纯美术并不排斥功利目的;实用美术也追求审美,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已。

美术的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但都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和静态性等基本特征。具体到某一种美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从而构成其不同的艺术特征。下面分别介绍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的特征。

一、绘画

绘画是较早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艺术种类之一,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画家运用笔、刀、墨、颜料等物质材料,通过点、线、面、明暗、色彩、形象、透视和构图等造型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塑造可视形象,从而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画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绘画可以分成许多种类。按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来划分,绘画的品种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和丙烯画等画种;按照所选取的题材和内容的不同来划分,绘画又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宗教画等画种(中国画则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按画面形式的不同分类,可分为:壁画、岩画、单幅画、组画、连环画、架上画等,而中国画则有卷轴、册页、手卷和扇面等区别;按照绘画的社会功用来划分,则又可以分为:年画、宣传画、广告画、插图、装饰画等。许多画种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品种和形式,如中国画又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版画又有木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区别。而实际上一幅绘画作品有可能属于几个门类,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既是人物画,又是风俗画、卷轴画等。

绘画种类繁多,特点各异,但作为绘画的组成部分,它们又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绘画属于静态艺术

一幅绘画作品一般只能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瞬间。它很难像小说、诗歌、电影和戏剧等那样表现动作延续和事物发展的过程,而只能截取这个过程中的一瞬间,即某一片段的形象和场景来表现生活,这是绘画的“艺术”性所在,也是绘画艺术的不足之处。因而,绘画要求画家善于选择和捕捉最富有启发性的瞬间形象,予以高度的概括、提炼和升华,创造出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并使观赏者富于联想的形象;抓住某一瞬间,“以暗示的方式来描绘运动”,把瞬间变成永恒,把一般转换成深刻,把平凡的生活赋予艺术的魅力。

2.绘画使用的工具和物质材料,如笔、墨、颜料、纸、画布等较之其他艺术更有其特殊作用

作为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如笔、墨水、纸张等),只是简单地起一种工具的作用,与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并无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绘画中,它所使用的工具和物质材料除起一种工具的作用外,本身也是构成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例如,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就有独特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油画的笔触、肌理、色彩对丰富和活跃艺术家个性的艺术创造实践活动又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此外像木刻中的“刀法”、“木味”等本身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3.除绘画的种类、题材等比其他艺术更广泛外,绘画艺术的形式、表现方法等也是丰富多彩的

除了东西方艺术有所不同外,不同时代,各个民族的绘画艺术思想、表现形式和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绘画,其艺术思想、观念和表现形式及手段、方法等更是多种多样。所以,绘画是整个美术以至整个艺术门类中特别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

二、雕塑

雕塑又称雕刻,是美术的又一主要门类,为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它是以各种可塑的(如黏土、油泥)或可雕、可刻的(如石头、木头、金属等)物质材料,塑造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看见、可触觉的各种具体艺术形象,以表达审美或反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

雕塑也有多种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

圆雕是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完全占有三维空间,可从各个角度观赏的立体雕塑形态。如世界雕塑名作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就是具有较强的三维空间的实在体积的圆雕作品。一般来说,圆雕能较好地表现出雕刻艺术的特点。

浮雕是指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的雕塑形态。按照其表面凸出的厚度不同,又分为高浮雕、低浮雕和薄浮雕三种。如我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底四座,就是浮雕品(图1)。

img1

图1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局部)

此外,还有一种界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雕塑形态,即在浮雕基础上镂空底板背景部分的雕塑,叫做透雕。透雕又有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两种。雕塑按照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和用途来划分,可以分为装饰性雕塑和城市雕塑;按照放置环境和位置来划分,可以分为室内雕塑、室外雕塑、架上雕塑、案头雕塑、园林雕塑和城市雕塑等;按照材质分类,雕塑又可以分为泥塑、石雕、木雕和铜雕等。

雕塑具有其他造型艺术门类所难以类比的特殊性。

首先,雕塑作品的艺术形象为三维空间的实体形象,观者可以从不同距离,多角度、多视点予以观察。当我们面对古希腊著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图2)时,她那令人惊奇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躯体,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仍然给人以非常完美的感觉,具有一种统一而独特的美。它之所以有如此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作者发挥了雕塑艺术这一固有的特点。

其次,雕塑是静态的空间形象,只能表现行为的一个片刻,这与绘画相似,但比绘画更为凝聚化、空间化。以静态的造型所表现出的运动,往往是作品取得生动效果的重要原因。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图3)被认为是这方面的范例。作者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表现力的瞬间,雕塑选择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那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它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了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掷铁饼者的强烈动感与雕塑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完美,体现了静与动的巧妙结合。

img2

图2 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

img3

图3 掷铁饼者

此外,由于雕塑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来塑造具体的形体,这种材料本身诉诸于人的视觉和触觉,使得与视觉、触觉相关的质感和量感具有了审美意义。这也是其他艺术很少具有的。雕塑的物质材料除了同艺术形象结合在一起时,其本身可能具有审美价值外,还往往决定着雕塑作品的艺术效果。我们很难想象罗丹的名作《思》如果不是采用光洁、细腻的大理石(使人联想到白嫩的皮肤,强化了少女纯洁的心灵),而是使用木头来制作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三、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文化实体,对材料进行设计、创造等审美加工,借以达到美化人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一种艺术形式。

工艺美术从用途分,一般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两大类。日用工艺主要是以实用为目的,指经过审美加工的实际生活用品,如服饰、竹器、漆器、瓷器、玻璃器皿等。陈设工艺是指专供人们欣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工艺美术品,如木雕、玉雕、根雕、漆雕、艺术陶瓷、金银首饰等物品。从工艺美术的性质分,有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和现代工艺。通常则以材料来分类,如染织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塑料工艺和木工艺等。

工艺美术的创造过程一般来说,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阶段。所以,工艺美术就本质上来讲,具有物质和精神两重属性。

工艺美术丰富多彩,具有明显的时代以及民族、地域差异性。但作为人类共有的美术形态,又有共同特征。

首先,工艺美术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工艺美术品既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品,也有别于纯美术作品,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美化产品。工艺美术品首先是用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即首先是实用品;在其设计、制作过程中,考虑的是它的实用性、便捷性。另一方面,工艺美术品在其设计意念、造型、色彩和装饰水平的质量上,也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美好的工艺美术品能陶冶人们的生活情操,如我国古代著名的青铜作品《长信宫灯》,造型优美,并已经考虑到了吸取油烟以防止空气污染,是一种既有优美造型,又符合科学原理功能要求的工艺美术杰作。因此,工艺美术品在实用基础上,要给人们精神方面以审美需要。只有当实用工艺品的美观性服从于实用性,将实用与美观完美结合时,它所唤起的美感才具有特殊的魅力。

其次,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的产物。各种物质材料是工艺美术创作的条件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工艺美术史就是一部材料被发现和利用的历史。如何将材料的个性特征在制作工艺品时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做到显瑜掩瑕,因材施艺,对作品最后的审美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工艺技术则是工艺美术的物化手段,不同的技术产生不同的造型,形成不同的色彩效果和装饰效果。尤其在无数新科技、新材料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工艺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人们运用各种物质材料,通过特定的技术,进行审美加工,就能使工艺体现出独特的意匠美、材料美和技巧美,从而创造出巧夺天工的优秀工艺美术作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现代工艺美术必将迎来更新、更快的发展,展现更广阔的天地。

四、建筑艺术

建筑是实用性的物质产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筑最早只是具有遮风避雨、防寒御兽等实用目的的住所。建筑真正成为审美对象,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技术的不断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最终才导致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事实上,只要洞穴,一旦换上茅屋或像印第安人那样的小屋,建筑作为一种艺术也就开始了,与此同时,美的观念也就牵涉于其中了。”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式样都不尽相同,如中国式建筑、日本式建筑、欧式建筑及流派纷呈的现代建筑。建筑艺术形态虽繁复多样,但都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实用、美观、坚固,这个由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提出来的建筑经典公式,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对建筑艺术基本规律的准确概括。凡建筑都具有明显的三维实用空间,包括内空间和外空间。因为建筑首先是为了满足人对自然空间实用居住要求的,“形式服务于功能”这种实用功能性是建筑艺术的首要特征。与实用相联系的是建筑应考虑它的坚固、耐用和永久性。一座建筑物要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有的甚至几个世纪,要具有防止大自然和人为破坏,如防风、抗震的功能。因此,坚固性是仅次于实用性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就实用、坚固的意义上来讲,建筑似乎是技术的、准科学的,除了实用、坚固外,建筑还必须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引起观者美感。从这种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出发,人们提出了建筑的技术美学。建筑通过其形态、色调和质地三大方面构成建筑艺术的形式美;建筑的外观装饰和室内装潢设计常常与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建筑独有的艺术魅力。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图4)就是人类著名的优秀建筑之一。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更是以供人观赏为主要目的。由此可见,建筑在这一点上与工艺美术颇为相似,均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价值。因此,建筑的美观性与其实用性、坚固性是建筑艺术在物理学和建筑美学意义上的基本要素。

img4

图4 悉尼歌剧院

建筑与其实用性、坚固性相关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技术性。建筑艺术是以科学理性为先导,以工程物理学、结构力学与材料学为基石,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建筑艺术美学为理想,共同构建的实体艺术。建筑在营造过程中,无论是史前最原始的茅屋,还是当今广泛运用新材料、高科技的现代建筑,都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技术性。没有这种技术性作为保障,就不能确保建筑的实用性、坚固性,也就更谈不上建筑的美观和发展。当然在这种科学的理性中,依然蕴含了人类特有的情感,加之建筑的空间形态、采光效果、色彩情趣、质地美感等是较主观、自由灵活的因素,因此,建筑艺术总是有机地将建筑的技术性与建筑的艺术性以及逻辑与优雅融为一体的。

建筑虽然不能像绘画、雕塑等那样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但其内容和形式上所展示的风格,却可以揭示出一定时代和一定群体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而且其展示的风格是抽象的、象征性的。黑格尔说:“建筑是与象征型艺术形式相对应的,它最适宜于实现象征艺术的原因,因为建筑一般只能用外在环境中的东西去暗示移植到它里面去的意义。”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采用十字形作为建筑的平面形式以象征教会;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全部以白色大理石构成,象征纯结的爱情;而中国故宫建筑“上栋下宇”,不仅仅是为了“以待风雨”,更是为了体现出中国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大一统皇权。这些都说明建筑除其特定的物质文化属性外,还具有特定的精神文化属性。

人类的建筑种类繁多,依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作用,一般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宗教性建筑、纪念性建筑、宫殿和陵墓建筑等。若以民族风格为分类标准,则有哥特式建筑、罗马式建筑、中国式建筑、日本式建筑等。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建筑艺术提出了更多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建筑艺术将随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不断向多元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