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一、中国古代绘画概述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从此,中国绘画开始了自己的历史。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实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秦汉王朝与相邻各族也有密切的接触。这时期的绘画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

秦代为了宣扬秦始皇统一大业及其拥有的无上权威,而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内部绘制有许多壁画。

汉代,从宫室殿堂到贵族官僚的府邸、神庙、学堂及豪强地主的宅院,几乎无不以绘画进行装饰。汉代提倡孝道,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

画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因其是以刀代笔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称石刻画。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秦汉时期以绘画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宫廷的专门画家被称为“黄门画者”或“尚方画工”。

三国两晋南北朝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但却是绘画史中的重要阶段。苦难的时代,给佛教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盛,遍及南北。

石窟壁画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特别是敦煌莫高窟都保存有大量的此一时期壁画,展示出高度的艺术造诣。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日趋活跃,肖像画在这一时期很发达,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意向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有以王微、宗炳为代表所创作的山水画。以蝉雀为题材的绘画也颇为流行,赋予某种寓意性。涌现出一批有文化修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著作开始出现。

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及尉迟乙僧的绘画活动,以及以敦煌220窟为代表的壁画体现着此一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人物画在隋唐占主要地位。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吴道子所画人物具有天衣飞扬、裙带飘动的效果,世称为“吴带当风”。

唐代人物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作品,如《步辇图》、《职贡图》;描绘皇室贵族的作品,如《虢国夫人游春图》;表现文人雅士的作品,如《醉学士图》等。

唐代山水画有着多种风貌,金碧青绿与水墨挥洒并行,专门山水画家日益增多,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阶段。

隋代展子虔所画《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青绿山水画。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画;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形成山水画的两大派别。

花鸟画开始兴起;由于印刷术的发明,版画也随之得到发展;唐代版画多用于佛像印刷。唐代绘画不仅大胆汲取、借鉴外来艺术的表现技巧,而且还通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到其他国家。

五代两宋以后,由于唐末以来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使绘画艺术服务范围有所扩展,一些画家进入手工业行列,其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增强了艺术与社会的联系。

皇室贵族为政治需求及从装饰环境出发,创建了宫廷画院,集纳优秀画家,对绘画创作提出更多的要求。宋朝统治者设置画院,扩充机构,招揽人才,给画家授以职衔,从而使宋代成为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

宋代绘画题材较唐代有很大扩展,其中最有建树的是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等。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最为显著,五代时中原地区的荆浩、关仝,江南地区的董源、巨然分别以不同的笔墨技巧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山水画,风格各异,对后世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宋代山水画家辈出,北宋李成、范宽、许道宁、郭熙等描绘了山水的变化。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的根据主题的需要剪裁为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

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五代时江南徐熙的田园花果和西蜀黄筌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逸和富贵两种不同风格。以赵佶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具有高度水平;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鸟画已开水墨写意之先导。文人学士中流行的墨竹、墨梅、墨花、墨禽更着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情趣,与民间画工及宫廷花鸟画的高度写实、刻画入微的画风迥然不同。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题材上山水、花鸟占有很大比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趣,不趋附社会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

文人画注意笔墨情趣及诗文书法相结合的题跋。此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赵孟兆页、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沈周、文征明、唐寅、董其昌及“四王”;个性鲜明的徐渭、陈洪绶、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金农等人。民间绘画的书籍版画插图和年画进入繁荣兴盛时期。

二、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画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个大的分类,它们大致可以和欧洲绘画中的人物、风景、静物相对应。

1.诗、书、画、印的统一

中国绘画非常讲究画家综合的艺术修养,画家在下笔之先,一般已经将题诗的内容、字体及印章在画面中的位置作了通盘的考虑。画中的诗如何与画面相辅相成,对画面意境和构图起到了某种补充和平衡的作用;印章的红颜色与黑白的(水墨)图画形成色彩的差异。将诗、书、画、印四个分割的因素融为一体,组成一幅统一的画面,是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2.“计白当黑”的运用

从画面布局上看,中国传统绘画与欧洲绘画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中国画很注重在画面留有空白。空白处并不是空无一物,它可以是山中的云、江面的雾,也可以什么都不是。这种方法称为“计白当黑”。有人认为,“布白”是中国画中最为人关注的要点。画家强调画面诗意的传达,那些空白处正是诗意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的象征,留给观赏者想象的余地。这也是后来历代画家追求的境界。

3.重“笔墨”

清初,著名的花鸟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这句话指出了中国画笔墨的重要性。中国画的线条既造型又表意,具有独立的形式美。经过历代画家的长期艺术实践,中国画在运用笔墨塑造形象、表达画家思想感情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很高的造诣。正因为笔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力是如此重要,所以中国画的“笔墨”二字,不仅是指中国画的主要工具,而且代表了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艺术境界。这一特点,使中国画和以欧洲传统绘画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成为世界上两大绘画体系。

4.“线条”为造型手段,“传神”为艺术最高境界

中国古代的绘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艺术流派。然而,不论中国古代绘画如何演变,从战国的帛画直到明清两代的各种卷轴画、壁画,以至木刻版画,都始终遵循着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艺术最高境界和要求。早在魏晋时期,顾恺之就提出“传神写照”的主张;尔后谢赫又提出了著名的“六法”,将气韵视为总的要求和最高法则;由此而形成了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准则,即人物画要传达人物内在的精神和个性;描绘走兽飞禽、花卉草木时,也必须表现其形态之意趣与勃发之生机;山水画就要求画出烟云的变幻,通过一丘一壑构成美的境界、灵的空间。

5.山水画讲究“意境”的营造

中国山水画把画中是否有意境作为鉴赏山水画的重要标准之一,鉴赏者的主观之情和客观之景是否能够统一和谐是鉴赏山水画的关键点。

三、中国绘画的时代特点

1.春秋时就应用于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一种独立的、成熟的艺术形式,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当时的社会生活。春秋后期,周代都城的建筑“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以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

2.战国时期的壁画内容丰富

到了战国时期,大型建筑物也普遍采用壁画作为装饰。楚国的先王庙宇及祠堂里,就绘有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壁画。屈原的不朽诗篇《天问》就是在他被流放期间,见到楚国的这些壁画有感而作的,可惜这些壁画因为建筑物的毁灭都早已不存在了,只能从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楚墓帛画中想象到那些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壁画的精美。

战国以后,中国古代绘画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大体说来,唐代以前,以帛画和壁画,尤其是壁画为主要形式;卷轴画虽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在唐代以前并不占主要地位。唐代以后,特别是元明清时期,卷轴画一统天下,原来极盛的壁画则日益衰落。

3.元明清时期的卷轴画为主流

中国古代的绘画以人物、山水、花鸟画为主。其中,人物画成熟最早,而且在五代以前,人物画占统治地位。山水、花鸟画的独立与成熟较晚,在宋元两代达到了高峰,并逐渐成为此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人物画则相对地衰落了。

4.表现技法:五代以前工笔重彩为主,宋代是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并行,元代水墨写意流行

中国古代绘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风格也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五代以前以工笔重彩为主,宋代是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并行发展的时期,至元代,水墨写意更为流行,明、清时期则更盛。

5.创作主体不同:魏晋以前民间画工为主,魏晋时士大夫画家出现,明、清“文人画”成为主流

从中国古代绘画的创作者来看,在魏晋以前民间画工是绘画创作的主体,魏晋时士大夫画家开始登上画坛,但民间画与文人画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显,至唐代,士大夫画家的数量日益增长,成为画坛的主要力量,他们较少参与壁画制作,主要从事各种题材的卷轴画创作。五代、两宋由于建立了宫廷画院,文人画家与民间艺人的界限更加分明。到元代终于出现了士大夫画家主宰画坛的局面。明、清时期,“文人画”更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