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啤不欢:100 款世界好啤酒
1.5.5 修道院啤酒(Trappist Beer)



修道院啤酒(Trappist Beer)


Image


修道院啤酒是比利时啤酒享誉全球的招牌性产品,仅仅是与中国人传统观念中修行之人不能喝酒吃肉的传统观念相冲突,就足够吸引人了。刚刚接触比利时啤酒的爱好者更是对修道院啤酒的来历、特点知之甚少,所以我们在这里详细介绍一下。


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产生于公元 1 世纪时罗马帝国的偏远省份巴勒斯坦。当时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信仰都是多神,而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相信宇宙中只有一个真神。基督教的创始人就是耶稣,他以及他的门徒都是犹太人。基督教信奉上帝耶和华,所有信徒都应全心全意地爱上帝。在当时的巴勒斯坦,与耶稣一样创立门派,讲道收徒的人并不少,真可谓是百家争鸣。而罗马人认为这些新的宗教会对自己产生威胁,于是铲除了各门各派的带头人,耶稣就被送上了十字架。与其他被迫害的讲道者不同的是,耶稣在死后复活了(根据圣经的记载)。


基督教虽然在诞生后的几百年,一直受到罗马帝国的压制,并没有广泛传播,信徒数量也十分有限。为了躲避罗马人的迫害,有些信徒选择到人迹罕至的沙漠或深山中去隐修。


但公元 313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本人成了一位基督徒,这一下改变了基督教的地位,它成为国教。地位的提升也让基督教的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它从半地下的聚会变成了有完整组织、大量财富和权力的教会组织。教会不仅有富丽堂皇的教堂,甚至还有大量财产和土地。一些教会人士世俗化,对信仰的专注度反而减少。于是,对此十分反感的修士建立了一个新的派别,它倡导修士在修道院过更加宁静简朴的生活,远离世俗、克己、劳作,每日祈祷和阅读,注重团队生活和兄弟友爱。


这是一个倡导原始而纯洁的基督教分支,修士自己耕种土地获得食物,自己通过手工劳动制造生活用品,一切都是自给自足。修士也几乎没有个人财产,食物也是自然寡淡,不吃肉。这个隐修教派就是西多会(Cistercians),领头人是圣·伯纳德(St. Bernard)。17 世纪时,一批修士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建立了特拉普修道院(La Trappe Abbey)继续坚持圣伯纳德倡导的修行方式,从而形成了西多会的重要分支特拉普派。修道院啤酒中的 Trappist 一词就是特拉普派修士的意思。


特拉普派的修士认为除了祈祷和劳动,其他事情都可以省略,甚至包括说话,所以特拉普派修道院内非常安宁。他们自己耕种土地获得食物,通过自己的手工劳动获得日常生活必需品。


由于中世纪的欧洲经常流行疫病,而被污染的水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所以修士们为了获得洁净安全的饮用水开始酿造啤酒(啤酒的酿造过程中经过煮沸,啤酒花和酒精都具有杀菌作用)。他们自己饮用的是酒精度较低的啤酒,这样就不容易喝醉。为了实现修道院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还会将度数较高的啤酒向社区出售,所得收入仅仅是为了添置衣物,修补房屋。由于修士是比较有知识的群体,所以很快耕种土地的修士成了欧洲的农业专家,而酿造啤酒的修士成了酿酒大师。除了酿酒技术因素外,修士们不为盈利,使用更好的原料,追求更完美的品质也是修道院啤酒成功的重要因素。


法国大革命期间特拉普派修道院受到冲击,大量北迁,所以今天在比利时与荷兰保留下来的较多。虽然修道院的修士乐善好施,心地善良,但这也屡次为其招惹祸端。出于仁慈之心,在战争期间,修道院往往会收留一些受伤的士兵并对其进行治疗。而敌方军队一旦在局部获得胜利,修道院就难逃一劫。这也正是修道院大多数都遭到多次损毁的原因。


随着特拉普派修道院啤酒知名度的提高,出现了很多未经授权就打着修道院旗号的啤酒在市场上销售,1962 年,由智美(Chimay)修道院啤酒厂发起了诉讼并获得胜诉,从此修道院啤酒这个名称(严格来说,应该称作特拉普修道院啤酒,以便与修道院授权给商业酒厂生产的啤酒区分开)成为专属权,只有获得了国际特拉普修道院啤酒协会颁发的认证才能成为修道院啤酒。而要获得认证要满足三个条件:


1. 必须在修道院围墙范围内酿造;


2. 必须由修士全程负责生产流程;


3. 啤酒销售不能以商业盈利为目的,扣除成本外,收入主要用来进行慈善事业和社区服务。


目前,比利时获得了这个认证的修道院共 6 家,它们是:智美(Chimay)、阿诗(Achel)、奥威(Orval)、罗斯福(Rochefort)、西麦尔(Westmalle)、西佛莱特伦(Westvleteren)。在这些啤酒上你都会看到认证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