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第一节 色彩基础知识

第一节 色彩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特征

色彩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觉,就是色彩。色彩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种物理性能。

(一)色相:是指色彩的容貌,它是颜色相互区分的基本特征。标准的色相是以太阳光的光谱为基准,在7种光谱色中,按其波长的不同和颜色之间的差别,区分各种色相的名称,如表3-1所示。除无彩色的黑、白、灰,人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都是色相的基本称谓。在同一单色中混入不同量的黑色或白色,则仍属于同一色相,而不同的单色相互混合,则会得到不同的色相。如单色的蓝与黄混合可得到绿色色相等。色相的对比不包括黑、白、灰的组合。不同色相相互间的组合、对比可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如绿与白、黑与青等对比强烈、爽快。

表3-1 色相的名称

img43

(二)明度:也称为亮度,它表现了色彩的明暗程度,是物体吸收和反射光亮程度的不同形成的色度,即色彩的明度。浅而亮的颜色明度高,深而暗的颜色明度低。在彩色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同种色相中也有不同的明度,如粉红色明度较红色为高。在各种颜色中可调入不同比例的白色使明度增高,而调入不同比例的黑色则使明度降低。如浅蓝—蓝—深蓝的明度变化。色彩的明度可影响人们的情绪变化。如明度高则表现出活泼、明快、发散的特征;明度低则带有计策、忧郁的感情色彩;明度居中时一种浪漫、朦胧、温和的感觉就蕴含其中。色彩在不同的背景色下具有不同的明亮效果,表3-2所示是各种色彩在同一背景色下的明度顺序。

表3-2 同一背景色下的明度顺序

img44

(三)纯度:就是色彩鲜艳的程度。黑、白、灰等无彩色是没有色相的色,其纯度为零。若在纯度较高的色相里加入白色,则增加了它的明度,但降低了纯度,所以说明度与纯度不同。纯度对比是指浓色与淡色之间的对比。利用逐渐降低纯度的方法可产生迟钝、软弱、柔和、有情感等效果。如在纯色中加入灰色,随着色量的增加,纯度降低,色相产生了朦胧中庸的效果。

二、色觉机理

单一波长的光表现在一种颜色,叫做单色光。太阳含有多种颜色,复合而呈白色。

(一)贝扑效应:人看颜色时除了黄、红、蓝三原色不变外,其他颜色随光的强度而变化。这种现象叫贝扑效应。

(二)互补色:在视场中,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叫做颜色对比。如果在一块鲜红的绸子中间放一小块白纸,用眼注视白纸中心几分种,在视觉中白纸会呈现绿色。同理,黄绸上的白纸会呈现紫色。红和绿、黄和紫都是互补色。互补色的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彼此可加强饱和度。

(三)色适应:当人在日光下观察物体的颜色时,对颜色留下印象。随后在白炽灯下观察物体的颜色,发现物体带有白炽灯的黄色。但几分种后,视觉适应了白炽灯的颜色,感觉室内照明变白,物体的颜色也接近于日光下的本色,这一过程叫色适应。

(四)负后象:在白色背景上注视一颜色纸片约几分钟,然后取走,眼睛仍注视同一部位,则此部位会出现原来纸片颜色的补色。这种诱导的补色时隐时现地多次起伏,直到最后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叫负后象。明度也有负后象。

(五)向光性:人眼具有向光性,是指眼总是向视野的亮处注视。

三、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色彩是视觉传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色彩组成一个丰富的色彩环境,并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器官,必然会出现视觉生理刺激和感受,由视觉反应引起思维,迅速引起人们情绪、精神、乃至行为的一系列行为反应。色彩本身是没有表情的,但当人们借助于色感经验,通过色彩的相貌和表面特征与特定事物加以联想的时候,就会产生共同的心理反应,形成不同的心理效应。这在服饰色彩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服饰色彩是视觉传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有力地表达情感,通过联想而回忆起某些事物或生活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思绪、精神和行动。

(一)红色

红色使人联想到血、火、太阳、鲜花等,因此它是生命、活力、健康、热情、朝气、欢乐的象征。由于红色在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故最为醒目,给人视觉上一种迫近感和扩张感,容易引发兴奋、激动、紧张的情绪。红色的性格强烈、外露,饱含着一种力量和冲动,其内涵是积极的、前进向上的,故为活泼好动的人所喜爱。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历来认为红色是吉祥的颜色:过年过节贴大红对联,挂大红灯笼;婚庆寿宴张灯结彩,红毯铺地,新娘和寿星都穿大红吉祥服;店铺开张,燃放鞭炮,满地铺红,红帽飘扬等,都说明红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红色用在服饰上,无论男女老幼,都给人以青春活力、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感觉。同样是红色,由于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用在服饰上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如大红的热情向上,深红的质朴、稳重,紫红的温雅、柔和,桃红的艳丽、明亮,玫瑰红的鲜艳、华丽,葡萄酒红的深沉、优雅,尤其是粉洋红给人以健康、梦幻、幸福、羞涩的感觉,富有浪漫情调,因而常用于儿童与少女的服饰。然而红色具有扩张性,体胖者,尤其是体胖、矮小者不宜穿戴红色的服饰,在服装上也不适宜有较大面积的各种色阶的红色。

(二)橙色

橙色又称桔黄色或桔红色,是以成熟的果实命名的。它是红与黄的合成色,同时兼有红、黄两色的性格特征,给人以成熟感、香甜感和秋天收获季节的丰富感,因而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色彩。橙色在可见光谱中光波仅次于红色,而它的明度比红色高,因而它较红色更温暖、鲜艳。它性格活泼,使人感到兴奋、跃动、富丽、明朗、甘美。古代皇宫和寺庙常将橙色与金色并用,产生一种富丽堂皇的装饰美。心理学实验表明,在橙色房间里工作的人,比在蓝绿色房间里工作的人对于温度的感觉相差5~7℃;橙色还能促进食欲,所以国内外许多豪华餐厅多用橙色基调来装饰布置。橙色适宜于偏深暖色肌肤的人,在巴黎、米兰、伦敦、东京等地的T型舞台时装表演会上,大多数橙色服饰的演示都由黑人或混血模特儿来担当,她们棕色的肌肤、轮廓突出的面部结构与橙色所显示的色感十分吻合。橙色是一种间色,变化极其丰富,格调高雅,能引起人们心理上的特殊反应。

(三)黄色

黄色是太阳光的颜色,使人联想到金色的太阳、硕果累累的金秋、闪闪发光的黄金,给人留下光明、辉煌、灿烂、充实、成熟、温暖、透明而充满希望的感觉,然而由于黄色是高明度色,它的光亮在色环中是最高的,因而又具有明快、轻薄的性格特征。中国人偏爱黄色,以黄河与黄土高原为文明发祥地的中华民族将黄色作为最重要的“正色”。中国历来兴盛“天地玄黄说”,认为黄色是天地的根源色。封建帝王告祭天地、祈求五谷丰登的社稷坛的五色土,东青西白,南朱北玄,黄色居中,象征着中国广寰的大地。在中国古代,黄色是最尊荣、最高贵的眼色,其中金黄、赭黄为帝王的专用色,用于龙袍上,一般庶民百姓是禁用的。根据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各国国旗》一书对世界上168个国家的国旗颜色进行分析,有40%的国家选用了黄色,以此象征着庄严和伟大,象征着辉煌、光明和胜利,象征着丰富的资源。在东方的几种主要宗教,如佛教、印度教等,都视黄色为地位最高的色彩。但在西方,信仰基督教的人却最忌讳黄色,将它视为最下贱的颜色。在黑暗的中世纪,法国曾规定犹太人必须穿黄色衣服,用以区别民族的贵贱。16世纪,西班牙的宗教法庭规定,凡异端者必着黄色衣服。由此可见,东西方对黄色有着完全相反的情感。尽管东西方对黄色有着种种苛刻的服饰制度,但深黄、淡黄、草黄、柳黄、鹅黄、泥金黄等仍为各阶层人民群众所喜爱,常用于服饰的配色上,但过去用它作为服饰主色的较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因而在时装和饰品上运用黄色的越来越多。但使用黄色服饰一定要考虑着装者的肤色。如果皮肤白皙而又红润,穿用黄色服饰,更能衬托出肌肤的白皙和红润。如若肤色偏黄、偏黑或黄中透青,就不宜穿用黄色服饰,因为它会使肌肤显得苍黄,显出一种病态,反而丑化了自己。

(四)绿色

绿色,是大自然的固有色,地球上的绝大多数植物都是绿色的,所以人们将绿色看成是生命色。植物从发芽、生长、成熟,每个阶段都呈现不同的绿色:黄绿、嫩绿、草绿、葱绿、翠绿、碧绿、苍绿等,显示了生命的发展历程。绿色在人的视觉分辨力中是最强的,故人眼对绿光的反应最为平静。自人类诞生以来,就生活在绿色的怀抱里,可以说绿色保护了人类,养育了人类,因而绿色使人联想到春天。青春、希望、生机盎然,给人以宁静、和平、年轻、祥和与安全的感觉。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崇尚绿色,将绿色视为“色中之色”、“永恒的绿色”,是高贵、神圣的色彩,他们在朝觐、散步时,按规定都要穿绿色的衣服。根据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各国国旗》一书,对世界上168个国家国旗颜色进行分析,有43%的国家选用了绿色,以它来象征蓬勃向上的无限生命力,象征满怀希望的光明前景,象征良田、草原和茂密的森林。世界各国的陆军军服,大都选用了草绿色和橄榄绿和以绿色为主调的迷彩服,绿色在这里成了一种保护色。在男女时装中,也常选用草绿色和橄榄绿。草绿色是绿色系列中偏暖的颜色,给人以健康、活泼、富有朝气的感觉;橄榄绿是深色调的绿色,平静而柔和,给人以洒脱、舒适的感觉,故这两种色阶的绿色为人们所喜爱,当然,这也与人们崇拜军人有关。中国人喜欢用的绿色有较柔和的粉绿、豆绿、葡萄绿、葱根绿、沙绿、柳绿,还有较鲜艳的鹦哥绿、苹果绿、瓶绿、碧绿等。另外,用植物染料染成的蓝绿,是一种明亮而洁净的色彩,给人以自然、亲切之感,它与浅色调搭配显得沉着、深远,与深色调组合则显得活泼、清爽,广泛应用于服饰中,国际上将它命名为“中国绿”。这种富有东方意韵的绿色如运用得当,能产生一种俗中见雅、大俗即大雅的韵味。暗绿色是一种深沉而又含蓄的颜色,在服装色彩搭配中运用很广,它用于女裙显得高贵、典雅,同样也适合于设计新颖、富有个性的男装。孔雀绿明亮、耀眼,给人以安逸、舒适、爽快的感觉,在女性时装上合理地使用孔雀绿,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荧光黄绿,稚嫩鲜活,为童服和少女服装所广泛采用,给人以一种清纯、活泼的感觉。但由于绿色属于冷色调,肌肤较黄或较黑、较青的人,一般不宜穿用绿色的上衣,也不宜于在脸部有绿色的饰品出现。

(五)蓝色

蓝色是无边无际的长空色,又常使人联想到深不可测的海洋,表现出深远、沉静、崇高、纯洁、理智的性格特征。在心理学上,蓝色被称为冷色,它与红、橙、黄等暖色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一种收缩性、内在性的色彩。在我国,早在汉代,就已掌握了从一种叫“蓝草”的植物中揉取靛蓝染料,制作蓝印花布,这种布花纹图案极具装饰意味,用作被面、门帘、帐子、衣料、围裙等,深受黎民百姓喜爱。直到今天,云、贵、川、湘等地少数民族仍然沿用植物染料进行扎染、蜡染。用这种富有东方神韵的蓝印花布面料制成的服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世界各国的海军军装,差不都是用蓝、白两色组合而成,使海蓝色成了勇敢、英武、与大自然拼搏的男子汉的象征,因而特别受到青年男女和运动员们的喜爱,常为青年和运动员所采用。在女性服装中搭配上海蓝色,可在女性妩媚之中显露出几分英武,更加楚楚动人。蓝色是一种间色,很容易与其他色彩相配,并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它即使单独使用,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如淡蓝色明亮、洁净、柔和、含蓄,如碧水荡漾,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少女和青年女性的服饰常用这种色彩;天蓝色令人想到一望无垠的碧空,鲜明、爽朗,属于青年人的颜色,也同样适宜于其他年龄的人;青蓝色沉着、深远,冷静而不失生气勃勃,为中年男女服饰所广泛采用;深蓝色朴实、沉静;蓝灰色平静、优雅,是我国服饰的主色调,穿用这种服装,文人学者显得清高、深邃,老年知识分子显得高洁、文雅;钻蓝色纯洁、稳重,并表现出几分潇洒,是年轻人的常用服色。但要注意,在有些地方,也有将蓝色视为死亡、冷漠、虚幻的象征的,因而这些地方的服饰,就应尽可回能避免蓝色。

(六)紫色

紫色使人联想到阴影和夜色,因而显得安静而有神秘感。紫色在色光中光波最短,因而人眼对紫色的知觉度最低,即使是纯度最高的紫色,与其他的色光相比,它也是明度最低的。由于紫色在自然界中比较稀少,因此它常常被视为高贵的色彩。据史书记载,我国春秋时齐桓公好紫服,当时的一匹紫绸的价格相当于五匹素绸之和。在西方,紫色是皇室和贵族的专用色。英语中的紫色为PURPLE,就是王公贵族的意思。紫色的高贵除了因其皇室贵族所占有之外,还因为它是神的代表色。在古希腊,它是众神之王宙斯的专用颜色;在古罗马,紫色服装成了主神朱庇特的化身;在基督教中,它成了耶稣受难和复活的象征。紫色介于红色与蓝色之间,属不冷不热的中间色,它的不同色阶表现了不同的情感特征:纯紫色具有优越、奢华、优雅、流动的感觉;而灰暗的紫色,则能造成心理上的忧郁、痛苦和不安;明亮的浅紫色,使人联想到晨朝和晚霞中映着霞光的野花,将人带到一种美好的境界;淡紫色平和、温馨,往往被看成是爱情的象征。紫色可分为偏暖和偏冷的两种,前者给人以沉着安定感,后者给人以呆滞、凄冷感。但紫色与其他色彩的搭配要十分慎重,如运用不当,有可能给人留下低级、荒淫、丑恶和恐怖的感觉。

(七)棕色

棕色,像棕毛那样的颜色,俗称土色,属于中间暖色系,具有丰富而广阔的色彩领域。它包含了土红、土黄、土绿、褐石、熟褐一类光谱上没有的混合色。棕色具有成熟、庄重、稳定、古朴、温和的性格特征,常使人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大地、丰收以后的稻田等,给人以成熟、温暖、充实、厚重的感觉。土红色近似红褐色,在春、秋、冬三季的服装上运用较多,人们常以它作为短大衣的主色。土黄色接近黄色,既有较明亮的彩度,又有沉着的棕色,深受广大女性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喜爱,常用它作为服饰的主色或配色。土黄色能和各种色彩搭配,当它与暖色系组合时,显得稳定、成熟、富丽;当它与冷色系组合时,则能产生出对比、醒目、明快的效果。土绿、揭石、熟褐色常用于皮服和饰品上。男女的皮装大多用这类颜色,给人以温暖、厚重感。由于棕色耐脏耐污,是非常实用的,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农村的家织土布多为棕色,地质、建筑等行业的劳动服也常选用棕色。

(八)白色

在色光中,白色包含了色环上的全部色,故称之为全部色,常常被认为是无色,即不是色彩。在明暗层次中,白色最为明亮,由于它部反射太阳光,而吸收热量较少,因而是夏天最理想的服色。白色往往使人联想到冰雪、白云、棉花,给人以光明、质朴、纯真、轻快、恬静、整洁、雅致、凉爽、卫生的感觉,象征着和平与神圣。在中国古代,文人志士常以素衣寄寓自己的清高,而古罗马元老院的候选人则以穿着白袍来隐示自己行为的无可指责。古埃及人,古希腊、罗马人,还有我国的朝鲜族、蒙古族等,都崇尚白色。在今天,白色仍是人们最喜爱的颜色,在服饰中应用得极为普遍。西方人举行婚礼,新娘的婚纱必须是白色的,以表示纯洁无瑕的爱情,这在我国也逐步流行开来。白色最易于与其他色彩相配,很多流行的时髦款式都离不开白色。白色与黑色对比强烈,白黑无彩色为主调组合成的时装,整体效果庄重、和谐,而将白黑色配比成条纹、格状、点饰、简洁、明快,富有现代感。当白色与各鲜艳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时,往往能起到引人注目的效果。白色与任何肤色都很相称,尤其是能使有病态的人,显得较健康。但白色具有扩张性,体胖者一般不宜穿着白色服饰。

(九)黑色

从色光角度说,黑色就是无光。但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光照微弱或物体反射光波能力微弱,就会出现相应的黑色。黑色与白色一样,都属于无彩色系,在明暗层次中,黑色没有亮光。黑色是一种神秘的颜色,它既有严肃、庄重、沉着、坚毅的一面,又有沉默、恐怖、不祥、悲哀的一面。黑色在服饰中应用十分广泛,由于黑色耐脏耐污,因而历来是服饰的主色。东方人黑发黑眸,穿上黑色的服装,显得格外的清纯、朴实。黑色毛呢料在国际生活服装中被认为是代表男性的颜色,因而在男礼服、长短大衣中大量使用。如在黑色的服装上加上一点装饰色,则能缓和其庄重感,而带有几分典雅的味道。黑色可与任何一种色彩组合,都能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其中与红色搭配的效果尤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对比,如红与绿、玫瑰与群青、鲜桔与中灰等,如果再加上黑色的参与,就会起中和作用,不再显得过于强烈和刺激,这在服饰配色中经常用到。黑白为对比色,这两种无彩色的色彩组合,具有永恒的魅力,为时装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正如有的时装界人士所说:黑白年年用,效果年年新。但黑色为收缩色,身体瘦长者和肤色黑者不宜穿用黑色服饰,因为那样会使他(她)显得更瘦更黑。

(十)灰色

灰色是白黑的混合色,属于明度适中的中性色。灰色使人联想到缺乏光亮,天气昏沉,给人以沉闷、抑郁、寂寞、平淡乏味的感觉,但同时又具有质朴、柔和、安定、含蓄的性格特征。乍看起来,灰色不明不暗,不浓不淡,既不透明也不耀眼,显得单调,缺乏生机,毫无个性可言。其实并非如此,它总的性格是柔和、素雅的,不让人目眩头晕,也没有沉重感、压抑感和刺激性,耐看而富有稳定感,因而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喜爱。灰色与白、黑色同属于无色彩系列,在时装设计中,将白、黑、灰三者相配,往往能取得非同凡响的效果,不仅富有韵味和层次感,而且能给人一种返朴归真、俗中见雅的意趣。

(十一)光泽色

光泽色主要指金、银、铜、铬、铅、塑料、玻璃等的颜色。这些材料质地坚实而平滑,反光敏锐,常给人以辉煌、华丽、贵重、高级、活跃的感觉。在我国,早在汉代就已掌握了以黄金、白银为原料制成的金银线,分为扁金线、扁银线和圆金钱、圆银线,用于各种织物中,西北少数民族则以金缕银缕织进毛织物中,闪光发亮,很受富贵人家的喜爱。在服饰配色中,运用光泽色进行点缀、加工,是极为常见的。

四、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的冷暖感主要是色彩对视觉的作用而使主体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如主体看到红色、黄色,就会联想到炉火、太阳,因而有温暖感;而看到白色、蓝色,则会联想到冰雪、海洋,因而有寒冷感。另外,冷暖感还与色彩的光波长短有关,光波长的给人以温暖感,称为暖色;光波短的给人以寒冷感,称为冷色。在无彩色系中,灰色、光泽色中的金银色称为中性色;黑色倾向于暖色,白色则是冷色。色彩的冷暖感主要取决于色相,但与明度和纯度也有一定关系。在通常情况下,明度高的有凉爽感,明度低的则增加温暖感,如浅蓝色就比深蓝色有凉爽感。在服饰设计时,一定要根据环境、用途选择冷暖不同的色彩,如寒带服饰宜用暖色,热带服饰宜用冷色,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冬季宜用暖色,夏季宜用冷色等。

五、色彩的进退感

同一平面上的色彩,有的使人感到突出、近些,有的使人感到隐退、远些,这是色彩在对比过程中给人的一种视觉反应,称之为色彩的进退感。各种事物的光波长短有别,但这种区别是微小的。由于人眼的水晶体自动调节的灵敏度有限,人眼对微小光波在视网膜上成像,有前后现象。波长长的在内侧成像,具有前进感;波长短的在外侧成像,具有后退感。从色彩上讲,前进感与后退感是由色相、明度决定的。一般暖色、高明度色具有前进感;冷色、低明度色具有后退感。暖色有扩散性并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它们的前进感就较强;而冷色有收敛性且不太引人注意,因而有后退感。它们的排列顺序为:红>黄>橙>绿>蓝。据有关测试结果表明:在眼睛距离色彩表面为1米时(其他条件相等),前进感最强的红色的前进量为+4.5厘米,后退感最强的蓝色的后退量为-2.0厘米,两者的变化差距为6.5厘米,相当于物理距离的65%。色彩的进退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色相。一般说来是:暖色进,冷色退;明色进,暗色退;纯色进,灰色退;鲜明色进,模糊色退;对比强烈的色进,对比微弱的色退。在服饰造型设计中,对于需要强调、突出的部位,宜用近感色;对于需要掩隐的部位,宜用远感色。

六、色彩的轻重

由于物体表面的色彩不同,看上去往往会使人有轻重之分,这种与实际重量不符的视觉效果,称之为色彩的轻重感。造成轻重错觉,有生理直觉的因素,也有心理联想的因素,也是视觉上与心理上相互关联的一种视错知觉。

从形来看,面积或体积大的感觉重,面积或体积小的感觉轻。用在形象设计上,可以产生稳定感或不稳定感。

从色来看,轻重排列的次序为:白、黄、橙、红、灰、绿、黑、紫、蓝。白色最轻,蓝色最重。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一般来说,明度高的浅色和色相冷的色彩感觉轻。感觉重的色彩称重感色,如黑、棕、深红、土黄等。一般来说,明度低的暗色和色相暖的色彩感觉重。另外,物体表面的质感效果对轻重感也有较大影响。在服饰设计中,应注意色彩轻重感的心理效应,如服装上白下黑,就有一种稳重、沉静之感;反之,上黑下白,则会使人感到轻盈、活泼、敏捷。

七、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歌德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放在白底上的黑圆盘,看起来比放在黑底上同样大小的白圆盘要小1/5,这就是膨胀与收缩错觉。

造成膨胀与收缩的错觉,一方面与事物的波长有关,波长长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后方,具有扩散性,注视时间长了,会造成成像边缘线有条模糊带,有运动感和扩张感,眼睛容易疲劳。波长短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具有收缩感,成像清晰。另一方面还与事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具有膨胀感,明度低的具有收缩感。

同样大小面积的一组不同色块,浅色的有扩张感,显得大,深色的有收缩感,显得小;明度高的显得大,明度低的显得小;明度高的暖色显得大,明度低的冷色显得小。法国的国旗由红、白、蓝三条色带组成,看去这三色的面积相等,实际上是不相等的,其比例是红(35):白(33):蓝(37)。在服饰设计中,应根据着装者的不同体型,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色彩,才能达到扬美补缺的目的。膨胀与收缩错觉,用在形象设计上,可以调节物体的体积感。

八、色彩的软硬感

色彩的软硬感主要取决于明度,一般来说,明度高的色彩能给人以柔软、亲切的感觉,明度低的色彩则给人坚硬、冷漠的感觉。但色彩明度接近于白色时,软硬感有所下降。色彩的软硬感还与纯度有关,纯度过高或过低,有坚硬感,中等纯度的色彩,则有柔软感。在服饰设计中,可利用色彩的软硬感来创造宜人舒适的色调。一般来说,服饰的色彩宜软不宜硬,给人一种明快、柔和、亲切的感觉,这在女性服饰设计中尤为重要。但作战服、劳动服、猎装等,硬感色则更能突出其职业特色。

九、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把色彩分为积极的(或主动的)和消极的(或被动的)两大类。他认为,积极的色彩能使人产生一种兴奋、热烈、努力进取和富有生命力的心理效应,消极的色彩则适合于表现一种沉静、温柔和向往的心理效应。

色彩的积极或消极,亦即兴奋与沉静感和色相、明度、纯度都有关系,其中尤以纯度的影响最大。凡是波长长的、明度高的事物,对人的视网膜及脑神经的刺激就强,促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引起兴奋。凡是波长短的,明度低的事物,对人的视网膜及脑神经的刺激就弱,不会促使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会产生沉静的反应。具有长色光特性的红、橙、黄色给人以兴奋感,具有短色光特性的蓝、绿色给人以沉静感。暖色系中,明亮而鲜色的颜色呈兴奋感,深暗而浑浊的颜色呈沉静感。在服饰设计中,庆典、节日礼服多采用兴奋的色彩,平日则多采用沉静的色彩;年轻人的服饰多用兴奋的色彩,中老年人的服饰多用沉静的色彩;运动服、演出眼、旅游服多用兴奋的色彩,而医生、护士则应穿用安静的沉静色服装。

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国家、民族对色彩的喜恶爱憎,即心理效应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将服饰色彩的心理效应绝对化。我们既要承认共同的规律,又要尊重不同国家、民族对色彩的偏爱和厌恶心理,这样设计出来的服饰,才会赢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们的喜爱。当代色彩文化中最为醒目的现象就是流行色的出现,它是形式主义美学的“陌生化原则”具体体现,人们对任何颜色接触多了都会产生心理疲劳,产生出要变换刺激的内在潜欲求。每季,流行色协会都预测和发布流行色信息,对服装的配色加以引导。总之,好的服装配色会让观众感受到感官上的愉悦,让人看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