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艺术概论
1.1
编写说明
1.2
总 序
1.3
目录
1.4
绪 论
1.4.1
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1.4.2
二、艺术概论的学科性质及形成发展
1.4.3
三、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
1.5
第一章 艺术本质
1.5.1
第一节 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1.5.1.1
一、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5.1.2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
1.5.2
第二节 艺术特征
1.5.2.1
一、形象性特征
1.5.2.2
二、情感性特征
1.5.2.3
三、审美性特征
1.5.3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1.5.3.1
一、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
1.5.3.2
二、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1.5.3.3
三、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1.5.3.4
四、艺术的社会功能相互之间的关系
1.6
第二章 艺术发展
1.6.1
第一节 艺术发生的主要学说
1.6.1.1
一、模仿说
1.6.1.2
二、游戏说
1.6.1.3
三、表现说
1.6.1.4
四、巫术说
1.6.1.5
五、劳动说
1.6.1.6
六、多因说
1.6.2
第二节 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1.6.2.1
一、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1.6.2.2
二、继承、借鉴与创新
1.6.3
第三节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1.6.3.1
一、艺术从民族走向世界的时代背景
1.6.3.2
二、艺术从民族走向世界的民族性根源
1.6.3.3
三、艺术从民族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
1.6.3.4
四、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6.3.5
五、全球化时代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1.7
第三章 艺术门类
1.7.1
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
1.7.1.1
一、艺术门类的演变分化
1.7.1.2
二、艺术门类的分类方法
1.7.2
第二节 艺术的主要门类
1.7.2.1
一、语言艺术
1.7.2.2
二、造型艺术
1.7.2.3
三、表情艺术
1.7.2.4
四、综合艺术
1.7.3
第三节 艺术的相互联系
1.7.3.1
一、各种艺术的共同性
1.7.3.2
二、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1.7.3.3
三、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1.8
第四章 艺术创作
1.8.1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
1.8.1.1
一、艺术创作主体的内涵
1.8.1.2
二、艺术创作主体与艺术创作客体的关系
1.8.2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1.8.2.1
一、生活体验
1.8.2.2
二、艺术构思
1.8.2.3
三、意象物化
1.8.2.4
四、艺术创作过程三个阶段的关系
1.8.3
第三节 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
1.8.3.1
一、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
1.8.3.2
二、艺术思维
1.8.4
第四节 艺术创作方法
1.8.4.1
一、现实主义
1.8.4.2
二、浪漫主义
1.8.4.3
三、现代主义
1.8.5
第五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1.8.5.1
一、艺术风格
1.8.5.2
二、艺术流派
1.8.5.3
三、艺术思潮
1.9
第五章 艺术作品
1.9.1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
1.9.1.1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9.1.2
二、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1.9.1.3
三、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1.9.2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1.9.2.1
一、艺术语言层
1.9.2.2
二、艺术形象层
1.9.2.3
三、艺术意蕴层
1.9.3
第三节 典型和意境
1.9.3.1
一、典型
1.9.3.2
二、意境
1.10
第六章 艺术接受
1.10.1
第一节 艺术接受概述
1.10.1.1
一、艺术接受的理论
1.10.1.2
二、艺术接受的性质
1.10.1.3
三、艺术接受的中介
1.10.1.4
四、艺术接受的形态
1.10.2
第二节 艺术鉴赏
1.10.2.1
一、艺术鉴赏的内涵
1.10.2.2
二、艺术鉴赏的过程
1.10.2.3
三、艺术鉴赏的共鸣现象
1.10.3
第三节 艺术批评
1.10.3.1
一、艺术批评的性质
1.10.3.2
二、艺术批评的标准
1.10.3.3
三、艺术批评的形态
1.10.3.4
四、艺术批评的条件
1.10.3.5
五、艺术批评的态度
1.11
后 记
艺术概论
彭文民
创建者:第一编辑部
收藏量:1937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