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新版)

张国清 石子坚 张海燕 费国忠 姚武 潘安农 孙雷 田春岐 张卫星

目录

  • 1 安全教育之旅
    • 1.1 绪论概述
    • 1.2 安全教育概述
    • 1.3 安全教育的概念、特征与目标
    • 1.4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 1.5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 2 维护校园稳定
    • 2.1 拯救网瘾少年
    • 2.2 敬畏生命之重
    • 2.3 十赌九诈之术
    • 2.4 对毒品说不
    • 2.5 反恐安全
    • 2.6 慎坐顺风车
  • 3 国家安全
    • 3.1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 3.2 提高国家主权安全观
    • 3.3 增强国土安全意识
    • 3.4 树立捍卫海洋国土意识
    • 3.5 国家安全的核心反对分裂、台海统一
    • 3.6 富国强军国家才安全
    • 3.7 遵守校纪校规,树立法律意识
    • 3.8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 4 公共安全
    • 4.1 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特征与应急预防演练
    • 4.2 自然灾害的种类与特征及如何防海啸
    • 4.3 台风、雷电、龙卷风的安全防范
    • 4.4 高温、低温的安全防范
    • 4.5 洪水、泥石流、地震的防护
    • 4.6 恐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 4.7 常用的反恐措施
  • 5 人身安全
    • 5.1 运动场纠纷、寝室矛盾引起的伤害案件
    • 5.2 酗酒及恋爱纠纷引起的伤害案件
    • 5.3 自杀案件
    • 5.4 意外及其他事件
    • 5.5 由盗窃转化的人身伤害案件
    • 5.6 由诈骗及“两抢”转化的人身伤害案件
    • 5.7 针对女大学生的人身伤害案件
  • 6 财产安全
    • 6.1 发生偷盗窃案件的主要原因
    • 6.2 偷盗窃案件的种类.上
    • 6.3 偷盗窃案件的种类.下
    • 6.4 如何防范偷盗
    • 6.5 发生诈骗案件的主要原因
    • 6.6 诈骗案件主要种类.上
    • 6.7 诈骗案件主要种类.下
    • 6.8 如何防范诈骗
    • 6.9 “两抢”及赌博案件
    • 6.10 传销、“代销”及“上门推销”
    • 6.11 非正规的培训及金融操作造成的损失
    • 6.12 银行卡有关的损失
    • 6.13 出租车物品遗忘及办卡造成的损失
  • 7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长
    • 7.1 身份危机的案例分析
    • 7.2 家庭关爱缺失的案例分析
    • 7.3 全面健康的阐述(一)
    • 7.4 全面健康的阐述(二)
    • 7.5 自我设限的弊端
    • 7.6 自我形象的重要性
    • 7.7 自我形象与人际关系、事业发展的关系
    • 7.8 一滴红墨水引发的思考
    • 7.9 自我形象的评估
    • 7.10 压力与动力的关系
    • 7.11 A型人格分析
    • 7.12 减压的方法
    • 7.13 心理咨询OR心理治疗
    • 7.14 心理正常OR异常
    • 7.15 心理不健康的辨别
    • 7.16 危机发生与家庭的关系
    • 7.17 危机发生与性格的关系
    • 7.18 诱发青年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常见原因
    • 7.19 如何去保护一个人不自杀
    • 7.20 如何发现危险警号
  • 8 消防安全
    • 8.1 火灾悲剧的警示
    • 8.2 高校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 8.3 消防的基本概念
    • 8.4 高校发生火灾的原因
    • 8.5 消防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 8.6 家庭火灾的预防
    • 8.7 火灾发展变化规律
    • 8.8 火灾的成因
    • 8.9 灭火的方法
    • 8.10 常用消防灭火器材及其使用
    • 8.11 初起火灾扑救的原则
    • 8.12 家庭火灾扑救的工具
    • 8.13 火灾逃生常识及方法
  • 9 交通安全
    • 9.1 上海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
    • 9.2 服从交通法规,服从交警指挥•上
    • 9.3 服从交通法规,服从交警指挥•中
    • 9.4 服从交通法规,服从交警指挥•下
    • 9.5 道路交通安全之行人篇•上
    • 9.6 道路交通安全之行人篇•下
    • 9.7 道路交通安全之非机动车篇
    • 9.8 机动车之驾驶陋习
    • 9.9 行车准备与驾乘必知
    • 9.10 驾驶注意事项与事故现在处置
  • 10 运动安全
    • 10.1 运动损伤分类及处理
    • 10.2 肌肉拉伤及处理
    • 10.3 肌肉痉挛及处理
    • 10.4 中暑及处理
    • 10.5 重力性休克及处理
    • 10.6 运动中腹痛及处理
    • 10.7 健康评估常识
    • 10.8 运动处方设计
    • 10.9 运动疲劳消除
    • 10.10 常见运动中的保护措施
    • 10.11 运动营养
    • 10.12 溺水救助
  • 11 突发事件安全
    • 11.1 突发事件与现场急救
    • 11.2 现场急救与伤情判断
    • 11.3 呼救的要点
    • 11.4 心肺复苏的概念
    • 11.5 心肺复苏的内容与操作
    • 11.6 心肺复苏小结
    • 11.7 止血
    • 11.8 包扎
    • 11.9 固定与搬运术的概念
    • 11.10 固定与搬运术的方法
    • 11.11 溺水与触电的急救方法
    • 11.12 烧烫伤的急救方法
    • 11.13 火灾与地震的急救处理
    • 11.14 中暑与交通事故的急救方法
  • 12 网络安全
    • 12.1 相关法律知识
    • 12.2 常见网络危害
    • 12.3 网络安全现状
    • 12.4 计算机病毒基本知识
    • 12.5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 12.6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 12.7 黑客的攻防
    • 12.8 防火墙技术
  • 13 女子防狼自卫术
    • 13.1 基本擒拿示范
    • 13.2 防狼四法
    • 13.3 掌击下颌
    • 13.4 提膝顶裆
    • 13.5 弹踢击裆
    • 13.6 寸力拍裆
    • 13.7 猛踩脚趾
    • 13.8 手臂击裆
    • 13.9 倒地蹬蹄
    • 13.10 指挖双眼
心理不健康的辨别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心理不健康的辨别

(一)心理缺陷                   

所谓的心理缺是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有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能力, 心理特点明显偏离心理健康标准, 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心理缺陷的后果是社会适应不良。最常见的心理缺陷是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

1. 性格缺陷

(1)无力性格: 精力和体力不足, 容易疲乏, 常感躯体不适, 有疑病倾向。情绪常处于不愉快状态, 缺 乏克服困难的精神。 这种人对精神压力和心身矛盾易产生心理过敏反应, 由此可诱发心理疾病。

(2)不适应性格: 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这种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很差, 判断和辨别能力不足。在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容易发生不良行为。

(3)偏执性格: 性格固执, 敏感多疑, 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考虑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 遇事有责备他人的倾向。这种心理如果不注意纠正可能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
      (4)分裂性格: 性格内向, 孤独怕羞, 情感冷漠, 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很差, 喜欢独自活动。此种心理可能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
      (5)爆发性格: 平时性格黏滞, 不灵活, 遇到微小的刺激也会引起爆发性愤怒或激情。
      (6)强迫性格: 强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躯体健康。 有不同程度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可能发展成为强迫症。
      (7)癔症性格: 心理发展不成熟, 常以自我为中心, 感情丰富而不深刻, 热情有余, 稳重不足, 容易接受暗示, 好表现自己。这种性格的人, 容易发展成癔症。
      2. 情感缺陷
      (1)焦虑状态: 对客观的事务和人际关系, 表现出焦虑、紧张、忧心忡忡、疑虑不决。虽然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 但对自己的健康存有忧虑。
      (2)抑郁状态: 情绪经常处于忧郁、沮丧、悲哀、苦闷状态。常有长吁短叹和哭泣的表现。这种人缺乏人生的动力和乐趣, 生存欲望低下。
      (3)疑病状态: 常有疑病情绪反应, 有疑病性不适症状。自我暗示性强, 求医心切。
      (4)狂躁状态: 情绪高涨、兴奋, 活跃好动, 动作增多, 交际频繁, 声音高亢, 有强烈的欢快感。这种状态易发展为狂躁症。
      (5)淡漠状态: 对外界事物和自身状况漠不关心, 无动于衷。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孤独, 不合群。
      (二)变态心理
       变态心理也称病态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 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 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精神活动异常)。变态心理表现为个体心理变态的主要标志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各种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失常的总称。变态心理不只限于精神病人的变态心理, 而且也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异常。
根据心理障碍的表现, 变态心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格障碍。人格明显偏离正常轨道, 并表现出不良的行为障碍。
       2.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变态, 已失去对客观现实的理解或者对外界的接触能力。例如精神分裂症。
       3. 缺陷心理障碍。  指大脑或者躯体缺陷而引起的心理障碍。例如, 聋、哑、盲人的心理障碍等。
       4. 身心障碍。由社会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躯体障碍。例如, 高血压等。
      (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主要包括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病等。
       1.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包括心理变态人格及性变态人格, 其特点为: 人格变态大都从幼年开始, 发展缓慢, 青春期前后明显加重;人格变态者, 有人格缺陷做基础。病人智力尚好, 认识能力完整, 但是自我控制力差。病态人格形成后, 一般较为顽固, 不易改变, 具有相对稳定性。
       心理变态人格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攻击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特点是对外界事物做出爆发性反应。容易冲动, 常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和强暴行为。
       (2)强迫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特点是刻板固执, 墨守成规, 缺乏自信。由于过分的自我克制, 往往表现出焦虑和苦闷。
       (3)癔症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 有较强的暗示性, 情绪容易激动, 变化无常。
       (4)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特点是固执、自信, 分析问题主观片面, 对周围事物敏感多疑。这种人好争论,  多诡辩, 坚持己见不松口, 甚至有冲动行为。
       (5)分裂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个性孤独, 不好人际交往, 情感冷淡, 性格怪僻, 胆怯害羞, 活动能力 差, 没有进取心。
        另外, 心里变态人格还包括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等。
       2. 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它是大脑功能活动暂时性失调所致的一组心理疾病的总称。神经症的特点为: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故称心因性疾病; 症状多样性, 但客观检查多数见不到相应的特征;患者一般能造应社会, 但是其症状对学习、工作有不利的影响;患者常以性格缺陷作为发病的基础;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一般有较好的认识能力, 并感受到痛苦, 要求治疗;心理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方法, 配合药物和其他治疗, 效果较好。
       常见的神经症类型有七种: 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癔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
      3. 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种心理疾病, 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