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公共艺术总论
    • 1.1 导入
    • 1.2 公共艺术的特征
    • 1.3 国外公共艺术的发展状况
    • 1.4 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状况
    • 1.5 本课程概述
  • 2 现成品公共艺术——基于发现与复制的设计
    • 2.1 单体型公共艺术
    • 2.2 形态可变型公共艺术
    • 2.3 组合型公共艺术
    • 2.4 分散布置型公共艺术
    • 2.5 框架型公共艺术
    • 2.6 拟人型公共艺术
  • 3 二维型公共艺术——基于图像表达的设计
    • 3.1 绘画型公共艺术
    • 3.2 剪影型公共艺术
    • 3.3 负形型公共艺术
    • 3.4 视错觉型公共艺术
    • 3.5 拉伸厚度型公共艺术
    • 3.6 板材组构型公共艺术
    • 3.7 折纸模仿型公共艺术
  • 4 构成型公共艺术——基于几何美感的设计
    • 4.1 渐变构成型公共艺术
    • 4.2 线构成型公共艺术
    • 4.3 面构成型公共艺术
    • 4.4 重复构成型公共艺术
    • 4.5 均衡型公共艺术
    • 4.6 节奏、韵律型公共艺术
    • 4.7 对比与调和型公共艺术
  • 5 能动型公共艺术——基于运动的设计
    • 5.1 风动型公共艺术
    • 5.2 水力运动型公共艺术
    • 5.3 电动型公共艺术
    • 5.4 光动型公共艺术
  • 6 景观型公共艺术——基于环境的设计
    • 6.1 根据环境决定公共艺术的尺度和形态
    • 6.2 根据环境选择公共艺术的材料
    • 6.3 利用反射实现与环境互动
    • 6.4 依托环境悬吊设置公共艺术
    • 6.5 与建筑结合布置公共艺术
    • 6.6 根据交通流线布置公共艺术
    • 6.7 融合自然的大地艺术
  • 7 实用型公共艺术——基于人体工学的设计
    • 7.1 人体工程学简介
    • 7.2 提供乘坐休息功能的公共艺术
    • 7.3 提供市政设施改造功能的公共艺术
    • 7.4 提供标识功能的公共艺术
    • 7.5 提供锻炼与游乐功能的公共艺术
  • 8 方案设计训练A——任务书与范例讲解
    • 8.1 方案设计训练A(上)
    • 8.2 方案设计训练A(下)
  • 9 幽默型公共艺术——基于感情表达的设计
    • 9.1 意外冲突性公共艺术
    • 9.2 利用小动物特性的公共艺术
    • 9.3 利用动物形态拟人的公共艺术
    • 9.4 利用抽象形态仿生的公共艺术
    • 9.5 制造视觉冲突的公共艺术
    • 9.6 模仿儿童视角的公共艺术
    • 9.7 制造时代冲突的公共艺术
    • 9.8 介入日常生活的公共艺术
    • 9.9 黑色幽默主题的公共艺术
  • 10 主题型公共艺术——基于人文思考的设计
    • 10.1 利用寻常题材表达大众主题的公共艺术
    • 10.2 利用历史题材表达怀旧主题的公共艺术
    • 10.3 利用动物形态表达主题的公共艺术
    • 10.4 利用人体局部表达主题的公共艺术
    • 10.5 表达爱与和平等经典主题的公共艺术
    • 10.6 表达与时俱进当代主题的公共艺术
  • 11 方案设计训练B——图纸表达与模型制作
    • 11.1 手工模型
    • 11.2 电脑制图
    • 11.3 其他方法
  • 12 方案设计训练C——方案排版训练
    • 12.1 公共艺术设计方案排版的特性与前提
    • 12.2 公共艺术设计方案排版的形式美法则
    • 12.3 公共艺术设计方案排版的具体类型(上)
    • 12.4 公共艺术设计方案排版的具体类型(下)
    • 12.5 公共艺术设计方案排版的次要因素
    • 12.6 案例全流程解析
线构成型公共艺术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伊藤隆道1939年出生于日本札幌市,1962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20世纪60年代起,他以动态雕塑在艺术和设计界一举成名,创作了百余件作品。伊藤隆道作品造型的根源是通过非物质性的素材进行表现,这种表现源于他童年时代对于北海道冬日光和动的感性印象。伊藤隆道制作动的雕塑是从他了解到活跃于二十世纪中期的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卡尔丹始创的风动雕塑作品之后,那种微风中轻盈游动的存在,深深地吸引了他。后来他转向了风、水等自然力量和马达的回转来产生积极的运动。为了追求更强烈的独立空间存在感,他选择不锈钢来配合运动的强度以及对空间尺度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