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画派之领袖、奠基人——渐江
渐江(1610--1664),清初画家。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新安画派开创人、奠基者。弘仁少年孤贫、性癖、自小就喜欢文学,绘画一生从不间断。他是孝子,是明末秀才(生员),明亡后,有志抗清,离歙赴闽,入武夷山为僧,名弘仁,师从古航禅师。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
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曹寅(江宁织造,曹雪芹的祖父)说:“渐师学画于尺木,(萧云从(1596~1673) 原名龙,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晚称锺山老人。祖籍当涂,芜湖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而品致出其上。”(《十竹斋图跋》),后来新安画家,多暗自效法。1663年,圆寂于宝相寺。肖云从、汤燕生深感悲痛。肖以《梅花轴》诗抒悲,汤作《哭渐江师》七律三首吊之。安葬时,名士百人齐负土,绕塔栽梅数百株,谓之“梅花古衲”。
弘仁擅长诗书画,有“三绝”之誉。书法学颜真卿楷书、倪云林的行书,还会隶书和篆书。诗多为五、七言绝句,常题画上,死后友人收辑成《画偈》。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则是其画学。他从小就爱文学,绘画,既向古代人学,又向当代人学,更重要的是向大自然学——直师造化,从而继承和发展了绘画的传统技法,在山水画中独树一帜。
弘仁早年从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从宋元各家入手,后来师法“元代四家”,尤崇倪瓒画法,现在可以看到的作品如《清溪雨霁》、《秋林图》、《古槎chá短荻图》等,取景清新,都有云林遗意。就题画诗中,也充分表露了他对倪瓒的崇拜,“迂翁(倪瓒自称“懒(嬾)瓒”,亦号“倪迂”)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弘仁在构图上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由于他从黄山、武夷诸名山胜景中汲取营养,重视师法自然,因此,作品格调不同于倪瓒,少荒凉寂寞之境,而多清新自然之意。直师造化,深得写生传神之妙,富有生活气息。如故宫博物院藏《西岩松雪图轴》,笔法尖峭简洁,意境伟峻秀逸,反映了他的自身风貌。弘仁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性情”,深得传神和写生之妙,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与石涛、梅清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查士标在题弘仁山水画云:“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黄山而一奇。”石涛则说:“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 弘仁《黄山图》册共60幅,画六十处风景点,将黄山的各处名胜尽收笔底,可以说他是黄山写生第一人。
山水画(人品)之外,弘仁最爱画松树、梅花(气节)。所画松纠结盘曲,挺拔雄奇,配以危岩怪石,亦得意于黄山。他曾自号“梅花古衲”,并遗命友人于其墓侧多种梅。《松梅图》卷和《墨梅图》轴为其画松与梅的代表作品。其松,落笔凝重,气势磅礴;画梅,枝如屈铁,暗香流动。松与梅冲寒傲雪,高标独立的精神正是弘仁人格的自我写照。同时弘仁性格沉静坚忍,当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明亡后遁迹名山,诗画寄兴,眷怀故国,有许多题画唱和诗坦露他这方面的思想。他的绘画初学黄公望,晚法倪瓒,尤其对倪瓒的作品情有独钟。国破家亡的影响与弘仁坚贞的个性固然是其偏爱倪瓒作品的主要原因,此外,也与具体的地域背景有密切关系。明代后期,倪瓒的声誉越来越高,人们争相购置其作品,以自标清逸。徽商兴起,将倪瓒作品带回家乡,促成了安徽地区对倪瓒作品的收藏热,弘仁的仿倪之作也随之在市场走俏。周亮工《读画录》记载,弘仁“喜仿云林,遂臻极境。江南人以有无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然,咸谓得渐江足当云林。”这就构成了弘仁山水画的基本特色。
弘仁艺术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曾有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说明他不甘囿于先人藩篱,勇于常变。此种艺术境界,除石涛外,在古人中也不算多。故后世有独创性的大艺术家对他都倍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