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课后测验
一、关于“画派”
画派是指由独特的绘画艺术理念,形成“独特美的符号”的绘画形式或方式。今天的中国画坛,成立所谓“某某画派”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自称“画派”的数量已不下数十个。互联网百度一下“画派”二字,居然可以有数十万条之多。“画派”之兴盛可谓前无古人,似乎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之兴盛已经远远超过历代。但随便查阅一个所谓的“画派”,就可以发现列入画派之中的画家不仅画风差异巨大,而且理论修养、笔墨功夫乃至艺术追求都相距甚远,根本没有被称为画“派”的资格。情形稍好的,是以画家籍贯为资格标准的画派,这样的画派好歹还能给自己找点根据。至于那些籍贯、画风乃至艺术追求都风马牛不相及的所谓“画派”,就完全是拼凑而成,为“画派”而划派了。
了解一下“画派”的含义,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所谓“画派”的荒唐与无聊,这折射出当代中国画坛的混乱与无知。当这些画家们拼凑到一起要成立所谓的“画派”的时候,常常连关于“画派”的基本常识都没有。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拉帮结派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一个思维定式。从技术层面而言,许多“拉帮结派”的行为其实自有其合理的内在逻辑。如武侠小说中游走江湖的豪侠之士,之所以各有自己的山头,是因为他们各有自己的独门武功秘籍和独特武术套路,还有自己独立的传承体系,各有门户,决不混杂。将少林派和武当派说成是一派武功,成何体统!今天的许多画家们在成立所谓“画派”的时候,只想到了“划派”,只想到了占领山头,抢占功名,何曾想过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什么足以服人的合理的内在逻辑?
检讨一下中国绘画发展史,要有资格被称为“画派”,起码应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第一, 相同或相近的地域性。
第二, 前后相承的艺术思想。
第三,在相同或相近的艺术思想基础上形成风格相近的画风。
第四,一定的时空连贯性。
第五,也是最为重要的,“画派”是后人对前代画家的评定,而非活着的人自我标榜。
严格地说,要被称为“画派”,以上五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有人为强行划分之嫌。中国绘画史上被后人冠之以“画派”者不足十个,而且都是明代以后才有的概念。历史上能够被称为“画派”的只有新安画派、浙派、松江派、虞山派、常州派等极少数。近代的所谓“海上画派”,不过是在上海卖画为生的画家们的一个总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风靡一时的“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和“岭南画派”称号,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制造的概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画派。被列入“新金陵画派”的傅抱石、钱松岩、宋文治、魏紫熙、亚明等人不仅画风大相径庭,水平也参差不齐。“长安画派”中的赵望云、石鲁、何海霞等人在艺术风格的共通性方面还不如“新金陵画派”,“岭南画派”的情形较好一些,在艺术传承上共同的东西更多一些,也有较长的前后延续性。但即使如此,这些“画派”生命力并不十分旺盛,社会环境变化之后就难以为继。
真正的艺术与地域无关,与名气无关,而与艺术家的心灵有关,与画家的文化修养和笔墨修炼有关。
“画派”与“流派”不是一码事。
“流派”,一定诞生了“画派”;而“画派”,若是传播艺术与学术影响力不够深远,则较难形成一种“流派”。历史上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一代画家“宗师”和一国官方文化认同的集团风格的主流画派,较易形成有美学影响力的一种“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