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木雕技艺
木雕在徽州古建筑上,通常用手架梁、梁托、斗拱雀替、檐条、楼层栏板、华板、窗扇、栏杆等处,特别是沿天井四周一圈齐整的程板,是民宅装饰大显身手的地方,雕刻富丽繁华。木雕的边框一般又都雕有缠技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目。这些宅第民居多用原柏、梓、椿、银杏、楠木、榧树、甲级杉树等特种木材建造。为炫耀木材品质的高贵,均不加油漆,以免影响雕刻的细部,同时可以显出木材的本色柔和及木纹的自然美。木雕既考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大多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在家具方面,应用木雕较多的,是床与衣橱,主要用高级木材制作。一般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明代初年,徽州木雕雕风拙朴粗扩,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木雕艺术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入清以后,对本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强,不仅采取镂空透雕这种极为复杂的雕刻技艺,而且还在木雕作品表面鎏金涂彩,穷极华丽,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过于繁琐。今天,在原徽州辖县内木雕精品仍然随处可见。歙具黄村一家民宅,在梁、枋、斗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灵兽、百鸟、蝙蝠和回文图案,布局严谨,造型优美。楼下围着天井的24扇缕花隔扇门,上半部是连续图纹漏窗,下半部是浮雕花鸟隔板,连接上下两半部的中间横板,全雕着戏曲故事,内容皆出自《三国演义》戏文。黟县承志堂的木雕作品更是手法洗练、成熟,其中“百子闹元宵图”,雕了整整100个天真浪漫的孩童,各自在耍花灯、玩狮子、踩旱船、放鞭炮,神态各异;“唐肃宗宴官图”,在五六十厘米的厚度上,雕出了七八个层次,作品中的人物各依琴棋书画而构成画面,人物神情优雅,姿态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