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展示

王海兴

目录

  • 1 中考复习专题--对联
    • 1.1 课堂实录
    • 1.2 课程解析
    • 1.3 个人演武场
  • 2 钱塘湖春行
    • 2.1 课堂实录
    • 2.2 课程解析
    • 2.3 评课
  • 3 关雎
    • 3.1 课堂实录
    • 3.2 课程解析
  • 4 石壕吏
    • 4.1 课堂实录
    • 4.2 课程解析
  • 5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5.1 课堂实录
    • 5.2 课程解析
  • 6 中华经典名篇选读-将进酒
    • 6.1 课堂实录
    • 6.2 课程解析
  • 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7.1 课堂实录
    • 7.2 课程解析
  • 8 五柳先生传
    • 8.1 课堂实录
    • 8.2 课程解析
  • 9 从柳宗元到苏东坡
    • 9.1 课堂实录
    • 9.2 课程解析
    • 9.3 猜一猜
  • 10 诗歌
    • 10.1 课堂实录
    • 10.2 课程解析
    • 10.3 作业
课程解析

邶(bèi)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都二十余岁高中进士。

2.都以文名轰动京师。

3.都因革新或变法被贬。

4.都变换了多处贬谪之地。

5.被贬过程中,都曾有丧亲之痛。

6.都喜欢借游览山水排遣个人情怀。

7.都在被贬谪之地,写出了不朽杰作。

8.都在要摆脱贬谪命运时病死……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请女生朗读《小石潭记》,男生朗读《记承天寺夜游》,看哪一方读的整齐,洪亮。(读课文时,请试着揣摩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

2.谈谈两篇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色描写的句子,把它读出来,并简单说说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上



柳宗元  “心乐之”—心境空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苏东坡  “解衣欲睡”(无聊)—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郁闷)—“闲”(旷达洒脱)

为什么面对同样美景,二人欣赏完之后的心态却各不相同?

1.宗元志向

2.当时社会形势

3.遭遇

4.思想构成


“吾缧囚也,逃山林入江海无路,其何以容吾躯乎?”

1.东坡志向

2.当时社会形势

3.遭遇

4.思想构成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 《前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