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马广强、孙昊鑫、徐洪波、廖永翠、万红娇

目录

  • 1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  绪论
    • 1.1 电子教材  医学免疫学绪论
    • 1.2 第一课时 免疫的概念、功能。
    • 1.3 第二课时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 1.4 案例--超级人类
    • 1.5 章节测试
  • 2 第二单元 抗原
    • 2.1 电子教材 抗原
    • 2.2 第一课时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 2.3 第二课时 抗原的特异性
    • 2.4 第三课时 抗原的分类
    • 2.5 章节测试
  • 3 第三单元 抗体
    • 3.1 电子教材 抗体
    • 3.2 第一课时 抗体及其结构
    • 3.3 第二课时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3.4 第三课时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 3.5 案例--生物导弹
    • 3.6 章节测试
  • 4 第四单元 补体系统
    • 4.1 电子教材 补体系统
    • 4.2 第一课时 概述
    • 4.3 第二课时 补体系统的激活
    • 4.4 第三课时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4.5 案例教学--青春痘成长日记
    • 4.6 章节测试
  • 5 第五单元 细胞因子
    • 5.1 电子教材 细胞因子
    • 5.2 第一课时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 5.3 第二课时 分类
    • 5.4 案例--细胞因子的释放
    • 5.5 章节测试
  • 6 第六单元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1 电子教材 MHC
    • 6.2 第一课时  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3 第二课时 HLA抗原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 6.4 第三课时 HLA与医学实践
    • 6.5 章节测试
  • 7 第七单元 免疫细胞
    • 7.1 电子教材 免疫细胞
    • 7.2 第一课时   免疫器官
    • 7.3 第二课时 免疫细胞
    • 7.4 案例教学:巨噬细胞追杀细菌
    • 7.5 章节测试
  • 8 第八单元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 8.1 电子教材 免疫应答
    • 8.2 第一课时 概述
    • 8.3 第二课时 抗原提呈
    • 8.4 第三课时 固有免疫应答
    • 8.5 第四课时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8.6 第五课时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8.7 案例---抗流感的免疫应答过程
    • 8.8 章节测试
  • 9 第九单元 超敏反应
    • 9.1 电子教材 超敏反应
    • 9.2 第一课时 I型超敏反应
    • 9.3 第二课时 II型超敏反应
    • 9.4 第三课时 III型超敏反应
    • 9.5 第四课时 IV型超敏反应
    • 9.6 案例教学 超敏反应的治疗与预防
    • 9.7 章节测试
  • 10 第十单元 免疫学应用
    • 10.1 电子教材 免疫学应用
    • 10.2 第一课时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
    • 10.3 第二课时 免疫预防
    • 10.4 案例教学-ELISA 检测
    • 10.5 章节测试
  • 11 医学微生物绪论
    • 11.1 电子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 11.2 微生物概论
  • 12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 12.1 电子教材 细菌学总论
    • 12.2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
    • 12.3 第二课时 细菌的结构
    • 12.4 案例--鞭毛的运动
    • 12.5 章节测试
  • 13 第十二单元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 13.1 电子教材 细菌的生理
    • 13.2 第一课时 细菌的代谢
    • 13.3 第二课时 细菌的生长繁殖
    • 13.4 第三课时 细菌的人工培养
    • 13.5 章节测试
  • 14 第十三单元 细菌的分布与致病
    • 14.1 第一课时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 15 第十四单元 人体的微生物环境
    • 15.1 第一课时 正常微生物群
    • 15.2 第二课时 人体微生物群的生理意义
    • 15.3 第三课时 微生态失调
    • 15.4 章节测试
  • 16 第十五单元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 16.1 第一课时 感染的定义及意义
    • 16.2 第二课时 感染的类型及影响感染的因素
    • 16.3 第三课时 细菌性感染
    • 16.4 章节测试
  • 17 第十六单元   消毒与灭菌
    • 17.1 电子教材 消毒与灭菌
    • 17.2 第一课时 物理控制方法
    • 17.3 第二课时 化学消毒灭菌法
    • 17.4 第三课时 生物安全
    • 17.5 章节测试
  • 18 第十七单元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18.1 电子教材 遗传与变异
    • 18.2 第一课时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18.3 电子教材 噬菌体
    • 18.4 第二课时 噬菌体
    • 18.5 第三课时 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
    • 18.6 章节测试
  • 19 第十八章 常见病原性细菌
    • 19.1 第一课时  球菌
    • 19.2 第二课时 肠道杆菌
    • 19.3 第三课时 厌氧性细菌
    • 19.4 第四课时 分枝杆菌属
    • 19.5 其它原核生物
    • 19.6 章节测试
  • 20 第十九单元 真菌学
    • 20.1 电子教材 真菌学概论
    • 20.2 第一课时  真菌概论
    • 20.3 第二课时 常见致病真菌
    • 20.4 章节测试
  • 21 第二十单元  病毒学
    • 21.1 电子教材 病毒学
    • 21.2 第一课时 病毒学概论
    • 21.3 第二课时 流感病毒
    • 21.4 第三课时 肝炎病毒
    • 21.5 第三课时 HIV
    • 21.6 第四课时 疱疹病毒
    • 21.7 第五课时狂犬病毒
    • 21.8 课外学习 埃博拉病毒
    • 21.9 章节测试
  • 22 第三篇 医学寄生虫学
    • 22.1 电子教材 寄生虫概论
    • 22.2 第一课时 绪论
    • 22.3 章节测试
  • 23 第一章 医学原虫
    • 23.1 概论
    • 23.2 医学蠕虫与线虫概述
    • 23.3 新建课程目录
  • 24 第二章 吸虫
    • 24.1 电子教材 吸虫
    • 24.2 吸虫
  • 25 第三章 绦虫
    • 25.1 电子教材 绦虫
    • 25.2 绦虫
    • 25.3 医学原虫
  • 26 实验教学内容
    • 26.1 实验准备工作
      • 26.1.1 实验一  细菌的 分离纯化实验
    • 26.2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实验
    • 26.3 实验三  药敏实验
    • 26.4 实验四 紫外杀菌实验
    • 26.5 实验五 细菌接种实验
    • 26.6 免疫学实验
    • 26.7 寄生虫实验
    • 26.8 真菌形态学观察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

 

二、细菌的形态

细菌在良好的生长状态下,呈现典型形态,细胞外生长的细菌其形态各异,可呈现球形、杆形、螺形及不规则形。细胞内生长的细菌其形态多为不规则形。细菌在不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或培养时间过长时,则呈现梨状、气球状和丝状等非典型形态。

(一)细菌的典型形态

多数细菌的典型形态为球形与杆形,部分细菌呈不规则形。习惯上将球形的细菌称为球菌(coccus),将杆形的细菌称为杆菌(bacillus)。

1.球菌: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为0.8~1.2μm,平均为1.0μm。根据细菌分裂的平面及排列方式不同又可分为:①双球菌(diplo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两个子代细胞成对排列,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②四联球菌(tetrad):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个子代细胞黏附在一起,呈正方形排列,如四联微球菌;③八叠球菌(Sarcina),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的形态八个子代细胞黏附成包裹状立方体,如滕黄八叠球菌;④链球菌(Strepto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其子代细胞排列成链状,如溶血性链球菌、唾液链球菌;⑤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子代细胞无规则地黏附在一起,呈葡萄串状排列,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2.杆菌:外形呈杆状,不同杆菌的大小不一,大杆菌长约3~10μm,如炭疽芽胞杆菌;而小杆菌长度仅有0.6~1.5μm,如布鲁菌。多数杆菌的两端呈钝圆形,如大肠埃希菌;少数两端平齐呈竹节状,如炭疽芽胞杆菌;有些尖细似梭状如肉毒梭菌;有的杆菌末端膨大成棒状,称为棒状杆菌,如白喉棒状杆菌;有的杆菌末端弯曲呈分叉状,如双歧杆菌。有的杆菌菌体呈弧型或弯曲状,分别称为弧菌、弯曲菌或螺形菌,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和幽门螺杆菌。

3.不规则菌:部分细菌呈不规则形态,如:①放线菌,是一类个体形态复杂的微生物群体。部分放线菌菌体为杆状,可产生简单分枝。更多典型的放线菌可形成分枝菌丝,并产生形态多样的孢子丝。放线菌的孢子丝形态和排列方式是其重要分类特征;②支原体,不形成细胞壁,故形态呈球型、梨型、杆型、丝状以至高度分枝状等多种不同状态。支原体体积较小,仅0.2~0.3μm;③立克次体,形态为类球型或杆型,大小为0.2~0.5μm。因其在宿主细胞内寄生,亦可随寄主和发育阶段而呈现多形态;④衣原体,多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形态可随生活周期不同而异,处于宿主细胞外的阶段为小而稠密的原体,大小为0.2~0.3μm。进入宿主细胞后成为具有增殖能力的始体,体积增大、胞质变稀,大小为0.8~1.2μm;⑤螺旋体,菌体细长,弯曲呈螺旋状。大小差异较悬殊,一般宽0.1~3μm ,长5~250μm。光学显微镜下,螺旋体按其螺旋的宽疏与细密可分为疏螺旋体与密螺旋体。               

(二)细菌的非典型形态

细菌在非适宜生长条件下(如温度、pH值、营养要求及培养时间不符),形态可发生变化,呈现梨形、气球形和分枝形等非典型形态,称为多形性(Polymorphism)或衰退型。细菌的非典型形态难于识别,只有将细菌转移到适宜培养条件后,才能恢复其典型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