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马广强、孙昊鑫、徐洪波、廖永翠、万红娇

目录

  • 1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  绪论
    • 1.1 电子教材  医学免疫学绪论
    • 1.2 第一课时 免疫的概念、功能。
    • 1.3 第二课时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 1.4 案例--超级人类
    • 1.5 章节测试
  • 2 第二单元 抗原
    • 2.1 电子教材 抗原
    • 2.2 第一课时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 2.3 第二课时 抗原的特异性
    • 2.4 第三课时 抗原的分类
    • 2.5 章节测试
  • 3 第三单元 抗体
    • 3.1 电子教材 抗体
    • 3.2 第一课时 抗体及其结构
    • 3.3 第二课时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3.4 第三课时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 3.5 案例--生物导弹
    • 3.6 章节测试
  • 4 第四单元 补体系统
    • 4.1 电子教材 补体系统
    • 4.2 第一课时 概述
    • 4.3 第二课时 补体系统的激活
    • 4.4 第三课时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4.5 案例教学--青春痘成长日记
    • 4.6 章节测试
  • 5 第五单元 细胞因子
    • 5.1 电子教材 细胞因子
    • 5.2 第一课时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 5.3 第二课时 分类
    • 5.4 案例--细胞因子的释放
    • 5.5 章节测试
  • 6 第六单元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1 电子教材 MHC
    • 6.2 第一课时  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3 第二课时 HLA抗原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 6.4 第三课时 HLA与医学实践
    • 6.5 章节测试
  • 7 第七单元 免疫细胞
    • 7.1 电子教材 免疫细胞
    • 7.2 第一课时   免疫器官
    • 7.3 第二课时 免疫细胞
    • 7.4 案例教学:巨噬细胞追杀细菌
    • 7.5 章节测试
  • 8 第八单元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 8.1 电子教材 免疫应答
    • 8.2 第一课时 概述
    • 8.3 第二课时 抗原提呈
    • 8.4 第三课时 固有免疫应答
    • 8.5 第四课时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8.6 第五课时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8.7 案例---抗流感的免疫应答过程
    • 8.8 章节测试
  • 9 第九单元 超敏反应
    • 9.1 电子教材 超敏反应
    • 9.2 第一课时 I型超敏反应
    • 9.3 第二课时 II型超敏反应
    • 9.4 第三课时 III型超敏反应
    • 9.5 第四课时 IV型超敏反应
    • 9.6 案例教学 超敏反应的治疗与预防
    • 9.7 章节测试
  • 10 第十单元 免疫学应用
    • 10.1 电子教材 免疫学应用
    • 10.2 第一课时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
    • 10.3 第二课时 免疫预防
    • 10.4 案例教学-ELISA 检测
    • 10.5 章节测试
  • 11 医学微生物绪论
    • 11.1 电子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 11.2 微生物概论
  • 12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 12.1 电子教材 细菌学总论
    • 12.2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
    • 12.3 第二课时 细菌的结构
    • 12.4 案例--鞭毛的运动
    • 12.5 章节测试
  • 13 第十二单元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 13.1 电子教材 细菌的生理
    • 13.2 第一课时 细菌的代谢
    • 13.3 第二课时 细菌的生长繁殖
    • 13.4 第三课时 细菌的人工培养
    • 13.5 章节测试
  • 14 第十三单元 细菌的分布与致病
    • 14.1 第一课时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 15 第十四单元 人体的微生物环境
    • 15.1 第一课时 正常微生物群
    • 15.2 第二课时 人体微生物群的生理意义
    • 15.3 第三课时 微生态失调
    • 15.4 章节测试
  • 16 第十五单元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 16.1 第一课时 感染的定义及意义
    • 16.2 第二课时 感染的类型及影响感染的因素
    • 16.3 第三课时 细菌性感染
    • 16.4 章节测试
  • 17 第十六单元   消毒与灭菌
    • 17.1 电子教材 消毒与灭菌
    • 17.2 第一课时 物理控制方法
    • 17.3 第二课时 化学消毒灭菌法
    • 17.4 第三课时 生物安全
    • 17.5 章节测试
  • 18 第十七单元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18.1 电子教材 遗传与变异
    • 18.2 第一课时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18.3 电子教材 噬菌体
    • 18.4 第二课时 噬菌体
    • 18.5 第三课时 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
    • 18.6 章节测试
  • 19 第十八章 常见病原性细菌
    • 19.1 第一课时  球菌
    • 19.2 第二课时 肠道杆菌
    • 19.3 第三课时 厌氧性细菌
    • 19.4 第四课时 分枝杆菌属
    • 19.5 其它原核生物
    • 19.6 章节测试
  • 20 第十九单元 真菌学
    • 20.1 电子教材 真菌学概论
    • 20.2 第一课时  真菌概论
    • 20.3 第二课时 常见致病真菌
    • 20.4 章节测试
  • 21 第二十单元  病毒学
    • 21.1 电子教材 病毒学
    • 21.2 第一课时 病毒学概论
    • 21.3 第二课时 流感病毒
    • 21.4 第三课时 肝炎病毒
    • 21.5 第三课时 HIV
    • 21.6 第四课时 疱疹病毒
    • 21.7 第五课时狂犬病毒
    • 21.8 课外学习 埃博拉病毒
    • 21.9 章节测试
  • 22 第三篇 医学寄生虫学
    • 22.1 电子教材 寄生虫概论
    • 22.2 第一课时 绪论
    • 22.3 章节测试
  • 23 第一章 医学原虫
    • 23.1 概论
    • 23.2 医学蠕虫与线虫概述
    • 23.3 新建课程目录
  • 24 第二章 吸虫
    • 24.1 电子教材 吸虫
    • 24.2 吸虫
  • 25 第三章 绦虫
    • 25.1 电子教材 绦虫
    • 25.2 绦虫
    • 25.3 医学原虫
  • 26 实验教学内容
    • 26.1 实验准备工作
      • 26.1.1 实验一  细菌的 分离纯化实验
    • 26.2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实验
    • 26.3 实验三  药敏实验
    • 26.4 实验四 紫外杀菌实验
    • 26.5 实验五 细菌接种实验
    • 26.6 免疫学实验
    • 26.7 寄生虫实验
    • 26.8 真菌形态学观察
第一课时 病毒学概论

 

第一节  病毒学概论

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virus)、亚病毒(subvirus)及朊病毒(virino)。本节以病毒的形态与结构为主要讨论内容。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

病毒是一种无细胞结构的遗传实体。除含有遗传物质,可借助宿主细胞复制外,缺乏新陈代谢这一生命体的固有特征。病毒形态微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较大的痘病毒直径可达300nm,较小脊髓灰质炎病毒直径只有27~30nm,绝大多数人类病毒直径约100nm。其主要特征:①个体极小,能通过除菌滤器,绝大多数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构造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③严格的寄生性,必须在易感的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病毒有较严格的宿主专一性,依宿主的不同分为细菌病毒、真菌病毒、植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和脊椎动物病毒。其中脊椎动物病毒中一部分专一寄生人体,只引起人类的感染,如天花病毒。一部分可在脊椎动物中更换宿主,常引起人畜共患病。

病毒一般对环境中的理化因素较敏感,紫外线与氧化剂均能有效的杀灭病毒,包膜病毒对脂溶剂、胆盐等敏感。但病毒在低温环境下以及在甘油中可得以存活较长时间,这一特性现在被用于实验室对病毒的保存。

 

二、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病毒形态多数呈球形(如人类脊髓灰质炎病毒)、少部分呈杆状(如烟草花叶病毒)、丝状(如Ebola病毒)、子弹状(如狂犬病毒)、砖块状(如痘病毒)、或蝌蚪状(如噬菌体)。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病毒的结构由核心(core)与衣壳(capsid)组成,合称核衣壳(necleocapsid),是病毒体(virion)的基本形式。部分病毒在核衣壳外还有一层来自宿主核膜或细胞膜的包膜(envelop)。

1.核心:为病毒体的内核,主要由RNA或DNA构成。DNA病毒多为双链结构,呈线状或环状。RNA病毒有双链结构,也有单链结构,均呈线状,无环状结构。有些RNA病毒的核酸为节段性,如正粘病毒核酸即由7~8个RNA片段组成。病毒核心除核酸外,还含有部分重要的蛋白成分,如与核酸紧密结合的核蛋白;与核酸转录有关的聚合酶,转录酶等,如依赖DNA的RNA或DNA聚合酶、双链或单链RNA转录酶、RNA或DNA内切酶、DNA外切酶、核苷酸磷酸水解酶、tRNA氨基酰酶;以及分解蛋白前体的蛋白水解酶。

2.衣壳:为包裹于核心外层的蛋白质结构。衣壳由许多蛋白质亚单位-壳微粒(capsomer)组成。各微粒之间按一定的方式排列成不同的对称类型。衣壳的排列类型有:①螺旋对称,由单一的壳微粒沿病毒核酸盘旋呈现螺旋对称排列,如流感病毒之衣壳;②立体对称,由壳微粒聚合为几种不同的多面体形,组成一个由20个等边三角形构成的正20面体对称结构,一般可具有12个顶、30个棱。不同病毒的20面体所含的壳微粒数按结晶学定律有差别,可作为病毒鉴别依据之一;③复合对称,指在同一病毒的壳微粒排列方式上既有立体对称,又有螺旋对称。如噬菌体的头部是立体对称,尾部是螺旋对称。

衣壳蛋白是由病毒基因编码的主要结构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或其他有害因素的破坏,并能与易感细胞受体结合,辅助病毒对易感细胞的传染。衣壳蛋白具有抗原性,能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3.包膜:为包绕于病毒核衣壳外的一层膜样结构,是病毒在核衣壳装配后,在释放过程中由宿主细胞的核膜或细胞膜形成。病毒包膜除含有宿主细胞膜的类脂和多糖成分外,也含有病毒基因编码的特异蛋白。这些蛋白称为包膜子粒(peplomeres)或刺突(spike)。包膜子粒具有特定的生物学性质,通常是与宿主细胞表面病毒受体形成选择性结合的特异性配体,故也称为病毒吸附蛋白(virus adhering protein,VAP)。包膜对病毒核衣壳有保护作用,有人认为某些包膜病毒如流感病毒、虫媒病毒的包膜成分还具有致热原作用。位于包膜表面的包膜子粒具有抗原性,可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