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的原理与临床应用案例
上一节
下一节
PET是目前十分先进的核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能从分子水平反应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等功能性变化和体内受体的分布情况;CT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且仍在迅速发展的X线成像设备与技术,在显示机体解剖结构形态与组织密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PET-CT是将高性能的PET与CT有机地结合在同一设备上同时提供受检者在同一条件下的解剖结构与功能代谢相融合的图像的一种先进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PET-CT正是实现了PET与CT两种设备的同机整合与两种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了两种先进技术的优势互补,具有极高的诊断性能与临床应用价值。产生的效果是“1+1>2”。
定位——发现病变和明确病变部位
定性——明确显示形态和功能变化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性质
定量——量化疾病或者病变部位在形态学上及功能上的改变
定期——确定疾病的发展阶段
将病人带至检查床前,协助技师按CT定位线摆好体位,头:部用头托固定,肢体用安全带固定,告诉病人扫描时间大约30min左右,嘱病人闭眼,保持绝对安静,尽可能放松,不要讲话,不要移动身体。我们在体验过程中要注意PET-CT的检查禁忌:
不能保持平卧或者不能保持不动的患者(如儿童),可在注射示踪剂后给予镇定剂或其他措施。
怀孕妇女、情绪不稳定或者畸形持续性痉挛者不宜做PETCT检查。
一般来说无明显禁忌症,但是由于检查需要平躺约二十多分钟,因此病情严重或者疼痛不能保持静卧者不能做PET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