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的发现与特性
上一节
下一节
德国科学家伦琴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时发现X射线,但当时的人们——包括他本人在内,都不知道这种射线究竟是什么东西。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知道X射线实质上是一种比光波更短的电磁波,它不仅在医学中用途广泛,成为人类战胜许多疾病的有力武器,而且还为今后物理学的重大变革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正因为这些原因,在1901年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伦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物理奖的人。人们为了纪念伦琴,将X(未知数)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0001.土豆网-X射线是如何产生的.mp412.25 MB
产生X射线的最简单方法是用加速后的电子撞击金属钯。撞击过程中,电子突然减速,其损失的动能会以光子形式放出,形成X光光谱的连续部分,称之为制动辐射。通过加大加速电压,电子携带的能量增大,则有可能将金属原子的内层电子撞出。于是内层形成空穴,外层电子跃迁回内层填补空穴,同时放出波长在0.1纳米左右的光子。由于外层电子跃迁放出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波长也集中在某些部分,形成了X光谱中的特征线,此称为特性辐射。
物理特性:穿透作用、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热作用
化学特性:感光作用、着色作用
生物效应:细胞抑制、损伤、坏死
能量变大,穿透能力变强 | ![]() | 极软X射线:波长0.25-0.062纳米,用于软组织摄影、表皮治疗 |
软X射线:波长在0.062-0.012纳米,一般组织透视和CT | ||
硬X射线:波长在0.012-0.005纳米,较深组织治疗 | ||
极硬X射线:波长小于0.005纳米,深部组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