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 1.1 计算机的发展
      • 1.1.1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 1.1.2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1.3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 1.4 数制及数制之间数的转换
      • 1.4.1 数制的概念
      • 1.4.2 数制之间的转换
    • 1.5 计算机信息编码
      • 1.5.1 数的编码
      • 1.5.2 字符的编码
      • 1.5.3 汉字的编码
    • 1.6 计算思维概述
      • 1.6.1 计算思维的概念
      • 1.6.2 计算思维的特征及问题求解
  • 2 操作系统应用基础
    • 2.1 操作系统概述
    • 2.2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 2.2.1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 2.2.2 窗口和对话框
      • 2.2.3 菜单和工具栏
    • 2.3 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
      • 2.3.1 文件和文件夹简介
      • 2.3.2 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
      • 2.3.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 2.3.4 文件和文件夹的查找
    • 2.4 Windows 7的控制面板
      • 2.4.1 外观和个性化设置
      • 2.4.2 程序设置和任务管理器
      • 2.4.3 设备和打印机设置
    • 2.5 Windows 7的附件
      • 2.5.1 记事本与截图工具
      • 2.5.2 命令提示符
  • 3 Office  2010
    • 3.1 Word2010
      • 3.1.1 字符和段落格式的设置
      • 3.1.2 图文混排(一)
      • 3.1.3 图文混排(二)
      • 3.1.4 图文混排(三)
      • 3.1.5 长文档排版
    • 3.2 Excel 2010
      • 3.2.1 数据的输入和格式化
      • 3.2.2 Excel公式
      • 3.2.3 Excel函数
      • 3.2.4 数据图表的设计
    • 3.3 PowerPoint 2010
      • 3.3.1 幻灯片的美化与内容编辑
      • 3.3.2 幻灯片互动效果制作
      • 3.3.3 幻灯片的放映和输出
  • 4 计算机网络基础
    • 4.1 计算机网络概述
    • 4.2 网络协议及其分层
    • 4.3 域名与域名解析
    • 4.4 组网
  • 5 多媒体应用基础
    • 5.1 多媒体基础知识
      • 5.1.1 多媒体基础知识
      • 5.1.2 图形图像(上)
      • 5.1.3 图形图像(下)
      • 5.1.4 音频(上)
      • 5.1.5 音频(下)
      • 5.1.6 视频和动画(上)
      • 5.1.7 视频和动画(下)
    • 5.2 PhotoShop基本操作
      • 5.2.1 图像拼接
      • 5.2.2 魔术橡皮擦和移动工具
      • 5.2.3 色阶调整
      • 5.2.4 污点修复画笔工具
      • 5.2.5 修补工具及仿制图章工具
      • 5.2.6 规则选择工具
      • 5.2.7 图层混合模式
      • 5.2.8 填充图层和调整图层
      • 5.2.9 文字工具和路径
      • 5.2.10 蒙版
    • 5.3 Flash基本操作
      • 5.3.1 立体渐变文字效果
      • 5.3.2 逐帧动画
      • 5.3.3 补间动画
      • 5.3.4 补间形状动画
      • 5.3.5 路径引导动画
      • 5.3.6 遮罩动画
  • 6 数据库基础与Access应用
    • 6.1 数据库系统概述
    • 6.2 数据模型
    • 6.3 关系数据库
    • 6.4 Access 2010概述
    • 6.5 创建数据表
    • 6.6 表之间的关系
    • 6.7 数据库查询
    • 6.8 SQL查询
    • 6.9 创建窗体和报表
  • 7 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
    • 7.1 经典算法举例
      • 7.1.1 查找算法
      • 7.1.2 冒泡排序
    • 7.2 Raptor可视化程序设计
      • 7.2.1 Raptor程序设计环境
      • 7.2.2 Raptor程序设计基础
      • 7.2.3 Raptor程序的控制结构
      • 7.2.4 Raptor数组应用
数制及数制之间数的转换
  • 1 视频
  • 2 作业

进位计数制

按进位方式进行计数的数制,叫作进位计数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人们最熟悉的是十进制。

但在计算机内部,信息的表示依赖于机器硬件的电路状态并采用二进制形式,只有“0”和“1”两个数码,这样便于用物理器件或数字电路的两种稳定状态来表示。二进制运算线路比较简单、易于实现。

二进制数在书写和阅读时容易出错,为了便于记录和阅读,人们常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

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如:1、2、3、4、A、B、C、D、E、F等。

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称为“基数”或“基”,常用“R”表示,称R进制。如二进制的数码是:0、1,基为2。十进制可使用的数码:0、1、2、3、4、5、6、7、8、9,R为10。

位权:一个数位所对应的常数。位权是一个指数,在进位计数制中,处于不同数位的数码,代表的数值不同。

1.十进制(Decimal)
 

不同数制之间数的转换

1.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

对于任何一个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可以写出它的按权展开式,再进行相加计算即可。

(1111.112   = 1×23+1×22+1×21+1×20+1×2-1  +1×2-2

               =(15.75)10

(A10B.816=10×163+1×162+0×161+11×160+8×16-1

           =(41227.5)10

2.将十进制数转换成其它进制数

将十进制数转换成其它进制数时,将此数的整数与小数部分分别转换,然后拼接起来。

整数部分转换成R进制采用除R取余法,即将整数不断除以R取余数,直到商为0,余数从右到左排列,首次取得的余数最右。

小数部分转换成R进制小数采用乘R取整法,既将小数部分不断乘以R取整数,直到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所求的精度为止,所得整数从小数点自左至右排列,首次取得的整数最左。

3.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1)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转换方法为:从小数点开始向左、右划分,每4位二进制数为一组,不足4位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数值相等”的原则,把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1位十六进制数即可。

(2)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转换方法为:按“数值相等”的原则,把每个十六进制数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

4.八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由于每3位二进制数相当于1位八进制数,所以,从小数点开始向左、右划分,每3位二进制数为一组,不足3位的用0补足,即可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2)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将每个八进制数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