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文化地理绪论
    • 1.1 文化地理概述
    • 1.2 近代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 1.3 地理学两大系统
    • 1.4 文化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 2 文化发展途径与文化传播
    • 2.1 文化的起源
    • 2.2 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 2.3 文化悖论与文化增值
    • 2.4 文化冲突
    • 2.5 文化整合
  • 3 宗教地理与文化
    • 3.1 宗教的产生
    • 3.2 四大民族宗教
    • 3.3 世界三大宗教
    • 3.4 宗教与地理的关系
    • 3.5 宗教圣地与宗教组织
    • 3.6 宗教传播
  • 4 语言地理与文化
    • 4.1 印欧语系的空间分布及起源说
    • 4.2 世界其他主要语系包含的语族和地理分布
    • 4.3 中国境内的语系及地理分布
    • 4.4 英语的扩散与发展
    • 4.5 汉语言的扩散与方言分布区域
    • 4.6 语言与各要素的关系
    • 4.7 语言构成的文化景观
  • 5 种族、民族及其文化
    • 5.1 种族分类及分布
    • 5.2 世界三大人种
    • 5.3 人种体质特征与地理的关系
    • 5.4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 5.5 中国的民族族源
    • 5.6 中国的民族分布
    • 5.7 欧洲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
    • 5.8 世界多元文化民族的趋同
    • 5.9 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 6 中国文化地理与地域文化人群
    • 6.1 中国区域性文化差异
    • 6.2 中国地域性的文化人群
世界多元文化民族的趋同

本节要点: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民族的概念在淡化。

                                                   文学需要保存东方情调

                                                                   莫言

在已经基本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文化的趋同化也渐见端倪。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经受着趋同化的侵蚀。

近年来,凡欧美市场上的畅销书,用不了多久就会在中国书店上市。这样快捷的翻译和推介,虽然有积极意义,但也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那就是,作家对欧美畅销书的故事模式、情感模式和价值趋向的模仿,正在使文学的原创性和作家的个性淡化乃至消解。

在这样的文化格局下,如何继承和保存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学独特性和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的精神需求,是摆在我们亚洲作家面前的重大问题。

我们要创作出世界文学之一环的亚洲文学,首先要使我们的文学包含着能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普遍价值。我们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应不仅仅能感动我们本国的乃至亚洲的读者,而且也应该能够感动全世界的读者。这样的文学是超越时空的,是永恒的。这种普遍的永恒的价值,就是人道主义的精神,就是平等、自由、博爱,就是宽容、理解和善良,就是慷慨、勇敢和坦荡,就是勤劳、诚实和纯朴,就是人类的美德和对违背这些美德的恶行的批判和谴责。

其次,我们亚洲的文化是独特的,在亚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文学也是独特的。这个独特,是相对于亚洲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而言。这种独特性,并不是作家们的刻意捏造,而是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我们生活的反映。凸显这种独特性,挖掘这种独特性所包含的哲学意蕴和人文价值,是亚洲的文学工作者们须臾不可忘记的神圣职责。如果我们要使自己的文学成为世界的文学,首先就要使她成为我们自己的、民族的和地区的文学。

再次,亚洲文化本身又是一个多样性的整体。从语言、文学、美术、音乐、服装、饮食、建筑等诸多方面来说,亚洲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千姿百态的存在。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又可以明显地看到,相对于其他洲,亚洲文化,尤其是我们东亚文化,又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共性。

这共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觉得它仿佛是空气,处处在,但又难以把握。它渗透在我们文化和艺术的深层,形成了一种鲜明的东方情调。而在我们的文学中保存亚洲文化的独特性,就是要保存这样宝贵的“东方情调”。而这种“东方情调”,正是亚洲文学的鲜明标记。

最后,保存绝不是停滞,也不是封闭,而是创造发展中的保存。我理解,要使亚洲文学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得到保存,必须要将亚洲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整体中,广泛地吸收和学习,大胆地借鉴和创新。

也就是说,亚洲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亚洲文学既要向别的文学学习,也要为别的文学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板。最终目的就是要构成一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人类文化的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