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文化地理绪论
    • 1.1 文化地理概述
    • 1.2 近代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 1.3 地理学两大系统
    • 1.4 文化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 2 文化发展途径与文化传播
    • 2.1 文化的起源
    • 2.2 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 2.3 文化悖论与文化增值
    • 2.4 文化冲突
    • 2.5 文化整合
  • 3 宗教地理与文化
    • 3.1 宗教的产生
    • 3.2 四大民族宗教
    • 3.3 世界三大宗教
    • 3.4 宗教与地理的关系
    • 3.5 宗教圣地与宗教组织
    • 3.6 宗教传播
  • 4 语言地理与文化
    • 4.1 印欧语系的空间分布及起源说
    • 4.2 世界其他主要语系包含的语族和地理分布
    • 4.3 中国境内的语系及地理分布
    • 4.4 英语的扩散与发展
    • 4.5 汉语言的扩散与方言分布区域
    • 4.6 语言与各要素的关系
    • 4.7 语言构成的文化景观
  • 5 种族、民族及其文化
    • 5.1 种族分类及分布
    • 5.2 世界三大人种
    • 5.3 人种体质特征与地理的关系
    • 5.4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 5.5 中国的民族族源
    • 5.6 中国的民族分布
    • 5.7 欧洲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
    • 5.8 世界多元文化民族的趋同
    • 5.9 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 6 中国文化地理与地域文化人群
    • 6.1 中国区域性文化差异
    • 6.2 中国地域性的文化人群
宗教传播

本节要点: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

世界上几大宗教的教徒占世界人口总数3/4以上,每一个主要的宗教都覆盖了很大地区,远远超过了最初宗教起源地的范围。通过传播,一些宗教由原来的民族或国家宗教转变为世界宗教,一些宗教由少数信徒扩展为世界性的信仰。

相关知识点拓展:

导致宗教传播一般有如下几种因素:移民、传播、领土竞争和宗教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

1.移民

通过移民可以实现宗教范围扩展。即某种宗教信仰者从一地迁向另—地,必然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新的地方。

如天主教人口在过去125年里急剧扩大,这里除了包括来自法国等国家留居下来的天主教教徒外,大部分是1840年移向东北部工业区的移民,以及来自爱尔兰、德国、波兰、意大利等国的移民。

犹太教的传播与犹太民族的迁移有很大关系。原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罗马摧毁犹太国家之后就被迫向外移居。先是移向地中海两岸,后来由西欧转向中欧、东欧与俄国,再由此迁往美国。犹太人在向外移居过程中,将犹太教传播到这些地方。

2.传播

宗教信徒通过有意识的传播,使得宗教向其它地方扩散。这可以分两种情况:

(1).交流和转教。具有不同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教徒通过宗教信仰的交融,或者通过缔结婚姻等方式,导致一方皈依另一方宗教,如果规模较大,就会促进宗教的传播。

此外,一种宗教可以通过宗教统治者的威望,而加大传播速度。如伊斯兰教创立后,随着征服异教战争的胜利,统治者与宗教威望都在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伊斯兰教的扩展。在印度,印度教是当地盛行的宗教,但随着伊斯兰教的东扩,印度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不断增加,至1250年,几乎相当多的人都成为穆斯林。

(2).有组织的传教。世界性宗教往往发展不同的机构,根据它们自己的组织形式来完成宗教使命,进行传教活动。

比如基督教有一种高度组织化的传教活动。在最初几个世纪内,罗马天主教会就直接从事传教活动,将其北方人民纳入教会,并统治他们的领地。那时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就如同后来一样是在特定的宗教律令指导下进行的。由于这样的传教活动,基督教信徒不断增长。基督教盛行地区也不断扩展。近代基督教传教活动主要针对个人传播,如美国传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注意力转向不去教堂的那部分人。通过传教,使美国印第安人中的一半转向信奉基督教。

又如佛教传播。但佛教的传教活动不是在统一的宗教组织下进行的,而往往是僧侣的个人努力。象我国的法显、玄奘等高僧通过艰难的取经历程,传播佛教。因此,僧侣的取经、译经、传经对推动佛教的传播作了重要贡献。

3.领土竞争

当宗教势力与政治势力合为一体时,往往会以领土扩张的形式,将宗教信仰带到新的领地。

伊斯兰教创立后,一系列的宗教战争不但将伊斯兰教信仰带到各地,而且对亚、非等地的历史也产生过很大影响。穆罕默德在世时,伊斯兰教基本已传遍阿拉伯半岛,成为阿拉伯半岛的统治宗教。穆罕默德死后,随着统一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也开始了对外的军事扩张。伊斯兰教每征服一地,就使当地人改信伊斯兰教。大约11世纪,伊斯兰教逐渐扩展到南亚。15世纪伊斯兰教随着奥斯曼帝国势力的扩张传播到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

4.多种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中传播

几种宗教交织分布在一个地区,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宗教的传播。

(1).和平共处。

表示两种观念的平等,并带有相互尊重。宗教之间的相容,使许多人有了一个复合的宗教信仰,在寺内可以参加不同宗教体系的典礼,从而导致宗教信仰的传播。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有过多次融合,后来道教兴起,首先是道教与佛教之间的渗透,然后是儒、佛、道三教的融合。因此,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具有兼收并蓄的多元化特点。在中国出现一庙供多神,一山道、佛、儒共存的现象。有的佛教寺庙中主殿供奉佛祖,偏殿供奉老子、玉皇大帝、孔子等。

(2).竞争。

宗教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种宗教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不同宗教竞争的过程中,会导致信徒转教,促使宗教传播。当然,这与宗教的稳定性有关。如印度教、还有东亚的一些民族宗教,在与基督教接触的过程中,由于表现得最不稳定,信徒们往往会从原来的宗教改信基督教。

当然,这与宗教本身的稳定性有关,如宗教发展史上在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冲突之间,穆斯林从未向基督教转化,基督徒也很少改信伊斯兰教,双方多保持着稳定。

宗教间的竞争除导致信仰转换外,也会促使宗教信仰的调和,产生新的宗教,例如锡克教就是在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

(3).排斥。

宗教之间的排斥可以表现为两种主要形式:

一是宗教战争。通过征服和政治力量达到宗教范围扩展的目的,这是宗教集团之间经常发生的事件。如十字军东征,从1096年至1270年近200年内,罗马教廷组织法、德、意、英等国的封建主以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基督教圣地耶路撤冷的名义,发动8次十字军东征,东征中大约700多万人卷入战争。

二是宗教迫害。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宗教改革以及在这场运动中天主教与新教的较量,充满了宗教迫害。16世纪30年代在宗教改革中,英国皇帝亨利八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1553年,英国玛丽女王即位后,又恢复了天主教信仰,处死280多名新教徒及其领袖;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又强力将英国变为新教国家,处死了180多名天主教神父和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