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导论
    • 1.1 为什么要读《利维坦》
    • 1.2 霍布斯的哲学史地位
    • 1.3 英国亨利八世国王脱离天主教事件
    • 1.4 查理一世与议会的战争
    • 1.5 霍布斯的学养背景
    • 1.6 霍布斯的哲学理解
    • 1.7 《利维坦》的写作状况
    • 1.8 《利维坦》的结构与解读的路径和特点
  • 2 “利维坦”题解
    • 2.1 《利维坦》的献词
    • 2.2 “利维坦”的图解
    • 2.3 “利维坦”的涵义
    • 2.4 若干重要的概念:自然、技艺、运动、机械
    • 2.5 “社会契约”和“利维坦”的形成
  • 3 经验、理性与知识
    • 3.1 霍布斯论感觉
    • 3.2 霍布斯论想象
    • 3.3 霍布斯论经验与慎虑
    • 3.4 霍布斯论言语
    • 3.5 霍布斯论理性与科学
    • 3.6 从意见到知识
  • 4 激情、欲望与荣誉
    • 4.1 欲望、激情与意志的关系
    • 4.2 善恶问题
    • 4.3 对激情的分析
    • 4.4 权势、荣誉与品行
  • 5 宗教:心理的和政治的解读
    • 5.1 背景与结构
    • 5.2 前11章中有关宗教的问题
    • 5.3 宗教的心理起源
    • 5.4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 5.5 基督教的政治学说
  • 6 自然状态、自然权利与自然法
    • 6.1 “自然状态”理论框架的来源
    • 6.2 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论述:平等与争斗
    • 6.3 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论述:战争状态
    • 6.4 自然法的传统
    • 6.5 霍布斯对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的区分
    • 6.6 霍布斯对自然法的论述
    • 6.7 自然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 7 社会契约论
    • 7.1 契约问题以及契约论的古希腊传统
    • 7.2 契约论的其他传统
    • 7.3 霍布斯之后契约论的发展
    • 7.4 霍布斯对契约的界定
    • 7.5 人格、代表与授权
    • 7.6 契约的保障及人与群居动物的差异
    • 7.7 国家的诞生
  • 8 征服与父权制
    • 8.1 征服的概念
    • 8.2 奴隶与臣仆的区分
    • 8.3 父权传统
    • 8.4 主权形式的分类及君主制的优势
    • 8.5 继承权问题
  • 9 主权者的权利与职责
    • 9.1 近代主权观念的形成
    • 9.2 主权观念的内涵
    • 9.3 主权概念的发展向度
    • 9.4 以契约性质为基础的前五项权利
    • 9.5 构成主权要素的后七项权利
    • 9.6 主权者的主要职责:立法与教育
    • 9.7 国家的解体
  • 10 从臣民社会到市民社会
    • 10.1 霍布斯的自由概念
    • 10.2 自由概念的进一步辨析
    • 10.3 臣民的社会自由
    • 10.4 社会组织
    • 10.5 经济与财富问题
  • 11 主权者的辅助架构
    • 11.1 政治组织
    • 11.2 政务大臣
    • 11.3 政治咨议
  • 12 普通法传统与市民法
    • 12.1 英国的普通法传统
    • 12.2 霍布斯对普通法传统的批判及其法律概念
    • 12.3 罪行、赦免与赏罚
  • 13 基督教的“上帝之国”
    • 13.1 霍布斯神学政治的总体框架
    • 13.2 英国当时的政治与宗教
    • 13.3 自然的与天启的“上帝之国”
    • 13.4 “上帝之国”的含义
    • 13.5 霍布斯论述“上帝之国”的具体内容
    • 13.6 论教会与教权
    • 13.7 霍布斯式基督教信经
  • 14 圣经批判
    • 14.1 西方宗教批判的传统
    • 14.2 霍布斯的圣经批判原则
    • 14.3 “上帝”与世界之间的中介
    • 14.4 彼岸世界的正义问题
  • 15 传统批判
    • 15.1 什么是黑暗王国
    • 15.2 希腊神话批判
    • 15.3 希腊罗马哲学批判
    • 15.4 利益批判
  • 16 阅读
    • 16.1 阅读
  • 17 调查问卷
    • 17.1 调查问卷
什么是黑暗王国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