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

曹冬梅、聂长久

目录

  • 导言
    • ● 导言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 1.1 新中国的成立
    • ● 1.2 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 ● 1.3 国民经济的恢复
    • ● 1.4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上)
    • ● 1.5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下)
    • ● 1.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 ● 1.7 新社会的精神风貌与社会风气
    • ● 1.8 新中国外交基础的奠定
  •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 ● 2.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 ● 2.2 “大跃进”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 ● 2.3 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 2.4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艰难发展
    • ● 2.5 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社会风貌
    • ● 2.6 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
    • ● 2.7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与巨大成就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 ● 3.1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与改革开放起步
    • ● 3.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上)
    • ● 3.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下)
    • ● 3.4 在严峻考验中深化改革开放
    • ● 3.5 邓小平南方谈话
    • ● 3.6 开启外交工作新格局
  •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发展
    • ● 4.1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4.2 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 ● 4.3 祖国统一大业的新进展
    • ● 4.4 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 第五章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 ● 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新要求
    • ● 5.2 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 5.3 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和成功举办盛会
    • ● 5.4 对外关系的全方位拓展
    • ● 5.5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招
  •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上)
    • ● 6.1 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 ● 6.2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 6.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重大进展
    • ● 6.4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 ● 6.5 全面依法治国迈出重大步伐
    • ● 6.6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
    • ● 7.1 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推动高质量发展
    • ● 7.2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 ● 7.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 7.4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 7.5 建设美丽中国
    • ● 7.6 保持港澳繁荣稳定与祖国统一进程的推进
    • ● 7.7 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
    • ● 7.8 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 7.9 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 结束语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 新中国70多年的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 ●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 阅读
    • ● 阅读
5.2 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又好又快发展】

为缓解和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弊端,中共十六大第一次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出明确部署。2006年10月11日,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扎实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又好又快发展,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又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政治文明】

中共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中共十七大要求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按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明确作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要求“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文化体制改革按照积极试点、慎重推广的思路,先从地方突破带有敏感性的改革,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着力解决束缚文化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了发展与改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关系,明确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要求,以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2006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新确定全国89个地区和170个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在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进、有序发展。

【和谐社会】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201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制定了《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指导意见》,细化了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201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专门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正式文件——《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这个意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将社会秩序与社会发展贯通起来,实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并举。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上科学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