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

曹冬梅、聂长久

目录

  • 导言
    • ● 导言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 1.1 新中国的成立
    • ● 1.2 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 ● 1.3 国民经济的恢复
    • ● 1.4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上)
    • ● 1.5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下)
    • ● 1.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 ● 1.7 新社会的精神风貌与社会风气
    • ● 1.8 新中国外交基础的奠定
  •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 ● 2.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 ● 2.2 “大跃进”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 ● 2.3 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 2.4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艰难发展
    • ● 2.5 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社会风貌
    • ● 2.6 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
    • ● 2.7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与巨大成就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 ● 3.1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与改革开放起步
    • ● 3.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上)
    • ● 3.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下)
    • ● 3.4 在严峻考验中深化改革开放
    • ● 3.5 邓小平南方谈话
    • ● 3.6 开启外交工作新格局
  •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发展
    • ● 4.1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4.2 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 ● 4.3 祖国统一大业的新进展
    • ● 4.4 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 第五章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 ● 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新要求
    • ● 5.2 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 5.3 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和成功举办盛会
    • ● 5.4 对外关系的全方位拓展
    • ● 5.5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招
  •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上)
    • ● 6.1 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 ● 6.2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 6.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重大进展
    • ● 6.4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 ● 6.5 全面依法治国迈出重大步伐
    • ● 6.6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
    • ● 7.1 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推动高质量发展
    • ● 7.2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 ● 7.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 7.4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 7.5 建设美丽中国
    • ● 7.6 保持港澳繁荣稳定与祖国统一进程的推进
    • ● 7.7 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
    • ● 7.8 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 7.9 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 结束语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 新中国70多年的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 ●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 阅读
    • ● 阅读
2.4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艰难发展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文化大革命”】

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把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已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发动“文化大革命”,才能把所谓“走资派算夺了的权力”夺回来。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这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1976年10月,中共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是;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由此而来的"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杂交水稻】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新中国成立后,解决人民吃饭问题成为了国家的头等大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以袁隆平为首的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中国在农业科技上的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是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这项技术自1976年在中国大面积推广以后,仅至1994年,就已使中国的稻谷累计增产达2400亿公斤。此外,该技术还被出口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杂交水稻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1981年,中国政府向杂交水稻研究者袁隆平、李必湖等农业科技工作者颁发了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以表彰他们在杂交水稻上的杰出贡献,他们的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石油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50 年代建成了新疆克拉玛依、甘肃玉门和青海冷湖三个石油工业基地。从 1955 年开始,根据陆相沉积构造中油气能够生成的理论,国家开始对东北松辽盆地进行地质勘察。1959 年 9 月,钻探人员在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探明并建设了大庆油田。1963年,大庆油田产原油 439.3 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 67.3%。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科学技术人员和干部,在油田开发最艰苦的时期,提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展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时代风貌,也创造了世界石油开发史上的奇迹。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

首都人民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1976年10月21日

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文革期间,广大干部、群众对“文化大革命”内乱的抵制斗争,体现了对党、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忠诚热爱和战胜困难、走出激流险滩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