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劳动模范】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艰巨的建设任务,具有调动人民群众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的劳模表彰活动,受到了全党和全社会的重视。1950、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政务院)先后两次开展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行业系统、各企事业单位也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劳模评选活动,从而使劳模表彰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其感召力和影响力得到了很大发挥。在全国先进生产运动中,各地区、各行业逐级进行劳模评选表彰活动,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苏、上海、北京、天津和西安八个省市,共涌现出20多万名先进生产者。
【英模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艰苦创业、刻苦耐劳成为时代最强音,人们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缔造了一个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感召的全民榜样教育时期。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致辞,高度赞扬这些典型,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张秉贵】
张秉贵(1918年-1987年9月18日),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被誉为“燕京第九景”。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王崇伦】
王崇伦,一五计划时期(过渡时期)出现的革新能手,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他先后改进8 种工具,提高工效5 至10 倍。创造了“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 至7 倍。在他革新精神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国工业战线曾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热潮,其经验曾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为工业战线的技术创新事业开了先河。
【时传祥】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得到翻身解放,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十分强烈。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享有者,焕发出建设新国家和新生活的高度积极性。国家的独立自主,人民群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新的社会潮流,整个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