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搜索结果
-
1 绪论
-
1.1 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
-
1.2 环境监测特点和优先监测
-
1.3 环境标准
-
1.4 测验与讨论
-
2 水和废水监测
-
2.1 水污染与水质监测
-
2.2 水质监测方案制定
-
2.2.1 水质监测方案制定(1)
-
2.2.2 水质监测方案制定(2)
-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
2.4 水样的预处理
-
2.5 物理指标的测定
-
2.5.1 物理指标的测定(1)
-
2.5.2 物理指标的测定(2)
-
2.6 金属元素的测定
-
2.6.1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1)
-
2.6.2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2)
-
2.7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
-
2.7.1 酸度、碱度、pH值
-
2.7.2 溶解氧
-
2.7.3 含氮化合物
-
2.7.4 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磷化合物
-
2.8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
2.8.1 化学需氧量
-
2.8.2 生化需氧量
-
2.8.3 总有机碳
-
2.9 底质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
-
2.10 测验与讨论
-
3 空气和废气监测
-
3.1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
3.1.1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1)
-
3.1.2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2)
-
3.2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
3.3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
3.4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
3.4.1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定
-
3.4.2 一氧化碳和臭氧的测定
-
3.5 颗粒物的测定
-
3.6 降水监测
-
3.7 污染源监测
-
3.8 标准气的配制
-
3.9 测验与讨论
-
4 固体废物监测
-
4.1 固体废物概述
-
4.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4.3 危险特性的监测方法
-
4.4 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物的监测
-
4.5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
4.6 测验与讨论
-
5 土壤质量监测
-
5.1 土壤基本知识
-
5.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
5.3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加工管理
-
5.4 土壤样品预处理
-
5.5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
5.6 测验与讨论
-
6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
6.1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
6.2 空气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
6.3 土壤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
6.4 生物监测
-
6.5 生态监测
-
7 物理性污染监测
-
7.1 噪声污染监测
-
7.1.1 噪声基本知识
-
7.1.2 噪声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
7.1.3 噪声的评价
-
7.1.4 噪声污染监测
-
7.2 振动及测量方法
-
7.3 放射性和辐射监测
-
7.4 光污染监测
-
7.5 测验与讨论
-
8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
8.1 突发性事件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
8.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
8.3 部分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
-
9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
-
9.1 环境空气及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
9.2 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
9.3 测验与讨论
-
10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
10.1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意义
-
10.2 质量保证基本概念
-
10.3 监测实验室基础
-
10.4 监测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述
-
10.5 实验室质量保证和标准物质标准
-
10.6 测验与讨论
选择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