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致学生的话
    • 1.2 引言
    • 1.3 实验理论基础
      • 1.3.1 误差那些事
      • 1.3.2 数据处理全攻略
        • 1.3.2.1 公式法
        • 1.3.2.2 作图法
        • 1.3.2.3 定义法
        • 1.3.2.4 有效数字
    • 1.4 实验预备知识
    • 1.5 实验要求
    • 1.6 实验室安全学习
  • 2 近代物理学
    • 2.1 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 2.1.1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测量原理
      • 2.1.2 实验操作讲解
      • 2.1.3 实验报告规范
    • 2.2 弗兰克赫兹实验
      • 2.2.1 弗兰克赫兹实验原理
      • 2.2.2 实验操作讲解
      • 2.2.3 实验报告规范
    • 2.3 密立根油滴实验
  • 3 光学
    • 3.1 等厚干涉
      • 3.1.1 牛顿环测量平凸镜曲率半径
      • 3.1.2 实验操作讲解
      • 3.1.3 实验报告规范
      • 3.1.4 细丝直径测量原理
      • 3.1.5 细丝直径测量方案设计
      • 3.1.6 实验报告规范
    • 3.2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
      • 3.2.1 分光计的调节和成像原理
      • 3.2.2 光栅常数的测量
      • 3.2.3 实验操作讲解
      • 3.2.4 实验报告规范
      • 3.2.5 棱镜折射率的测量原理
      • 3.2.6 棱镜折射率测量方案设计
      • 3.2.7 实验报告规范
    • 3.3 偏振光的应用
  • 4 力学
    • 4.1 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
      • 4.1.1 超声波传播速度测量原理
      • 4.1.2 实验操作讲解
      • 4.1.3 实验报告规范
    • 4.2 杨氏模量的测定
      • 4.2.1 光杠杆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
      • 4.2.2 实验操作讲解
      • 4.2.3 实验报告规范
    • 4.3 液体表面张力
      • 4.3.1 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方法
      • 4.3.2 实验操作讲解
      • 4.3.3 实验报告规范
  • 5 热学
    • 5.1 金属比热容测定
      • 5.1.1 冷却法测量金属铝的比热容
      • 5.1.2 实验操作讲解
      • 5.1.3 实验报告规范
    • 5.2 非平衡直流电桥
      • 5.2.1 非平衡直流电桥测量铜电阻温阻系数
      • 5.2.2 实验操作讲解
      • 5.2.3 实验报告规范
  • 6 电磁学
    • 6.1 霍尔效应
      • 6.1.1 测量霍尔元件的灵敏度
      • 6.1.2 实验操作讲解
      • 6.1.3 实验报告规范
    • 6.2 谐振电路
      • 6.2.1 RLC谐振电路设计方法
      • 6.2.2 实验操作讲解
      • 6.2.3 实验报告规范
    • 6.3 示波器
      • 6.3.1 示波器的成像原理
      • 6.3.2 示波器的应用
      • 6.3.3 实验操作讲解
      • 6.3.4 实验报告规范
    • 6.4 静电场的描绘
      • 6.4.1 模拟法
      • 6.4.2 实验操作讲解
      • 6.4.3 实验报告规范
    • 6.5 亥姆霍兹线圈
      • 6.5.1 磁场测量原理
      • 6.5.2 实验操作讲解
      • 6.5.3 实验报告规范
  • 7 “格物致知”学生作品集
    • 7.1 栏目简介
    • 7.2 学生作品集(持续更新)
    • 7.3 结语
弗兰克赫兹实验

                

20世纪初,在原子光谱的研究中确定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原子光谱中的每根谱线就是原子从某个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的辐射形成的。原子能级的存在,除了可由光谱研究证实外,还可利用慢电子轰击稀薄气体原子的方法来证明。1914年弗兰克-赫兹采用这种方法研究了电子与原子碰撞前后电子能量改变的情况,测定了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了原子分立态的存在。后来他们又观测了实验中被激发的原子回到正常态时所辐射的光,测出的辐射光的频率很好地满足了玻尔假设中的频率定则。弗兰克-赫兹实验的结果为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他们获得了192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