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无论是直接的生产过程、再生产过程,还是分配过程,都是对剩余价值的追求。由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要求,要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种特殊的方式实现。
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剩余价值产生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G---W---G'是资本运动总公式,因为它反映了所有资本运动的本质。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应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交换的结果只会是价值的形式发生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在运动中却发生了价值增殖,带来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劳动者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从而丧失生活资料来源,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源泉。这就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秘密所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提高剥削程度、增加剩余价值量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家的资本积累其实质是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是对剩余价值的瓜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表明了,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再生产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体现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来源于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积累的数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还体现在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主要是剩余价值在各个剥削集团(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中的分割。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因为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也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三、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无论是个别资本的运行,还是社会资本的运动都应遵循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就微观经济运行而言,体现在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之中。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就宏观经济运行而言,体现在社会资本的运动之中。社会化生产,要求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只有两大部类生产按比例地发展,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这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通过周期性经济危机这种特殊的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