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存在于一切社会之中,贯穿于每个社会的始终;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开始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交互作用,形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而新的生产关系则促使生产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下获得解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实质上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从基本不适合到新的基本适合,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如此不断循环往复,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促使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斗争的含义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不同阶级在一定经济关系中所处地位的根本对立,它们经济利益上的相互冲突,这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的实质是阶级之间根本经济地位、经济利益的冲突和较量,以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领域为战场的阶级斗争,是结成一个整体并贯穿于全社会的斗争。
2.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并且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得到解决。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阶级斗争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量变过程中。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其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阶级斗争的形式主要是依靠政权的力量,按照宪法和法律的程序,去处理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事件及其他犯罪事件,使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得到保证。阶级斗争扩大化和阶级斗争“熄灭论”都是错误的。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革命的含义
社会革命则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的新旧更替是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社会革命的本义是先进阶级用革命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以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腐朽的社会制度。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任务的强力手段,即使旧的经济基础已经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却仍能得到国家政权的保护。革命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质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先进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由于革命的阶级内容和历史任务的不同,革命的性质也不同。人类历史上,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一种是同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新兴阶级反对旧的统治阶级的革命。另一种是以往的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革命。
2、社会革命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是阶级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和手段。进步的阶级只有通过政治斗争,采取社会革命的手段,才能摧毁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为消灭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扫清道路,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质的飞跃。也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从根本上冲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和巩固新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获得解放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革命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指出了人民群众摆脱生活绝境的出路,因而能唤起人民群众的觉悟,激发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热情和理想,使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
3、社会革命发生的条件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原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即在于新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同落后的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尖锐化。
社会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在于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社会革命发生的主观条件主要有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革命阶级的组织程度以及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在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关系中,客观条件是决定性作用的。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第一,社会革命是根本制度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质的飞跃,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是同一社会形态中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第二,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政权,建立革命阶级的新政权;社会改革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或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第三,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尽管要付出代价,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律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2、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它可以攻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二,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第三,社会改革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革。
3、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有自己的特点:第一,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产生。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它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自发地产生,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以后,才能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性质是非对抗的,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第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是基本适合的。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一,关于改革的对象。改革的对象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而是改革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第二,关于改革的目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第三,关于改革的原则。我们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第四,关于改革的方法。改革不仅要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而且要在各方面的相互协调中进行,各方面的改革要配套进行等。
为什么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改革的实质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第三,我们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不仅改变了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且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带来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围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由此决定了“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实践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在推进社会改革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