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主要内容
-
2 视频
-
3 PPT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业资本对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上产关系的充分发展是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后实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一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马克思的其他一系列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存在,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但是这种社会劳动不能直接地表现出来;私有制的存在,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直接的私人劳动,但是它又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样就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的各种矛盾的根源。(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商品内在矛盾的完备的外在表现,是商品和货币的对立。把握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和流通规律,有助于对商品内在矛盾的深入理解。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的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一致,但是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是不一致的,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背离或不一致,并不违背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了作用。这是因为:首先,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心是价值,价格不会偏离价值太远。其次,从一个较长的时期和社会整体来看,在一定时期之内,在总体上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一致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比例。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和提高劳动上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