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绪论-走近马克思主义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有血有肉的常人
    •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 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 ● 什么是物质观
    • ● 物质的存在形态
    • ●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 ● 辩证法的秘密
    • ● 中西方不同的辩证智慧
    • ● 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唯物主义辩证法
    • ●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与特征
    • ●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 规律之一:对立统一
    • ● 规律之二:质量互变
    • ● 规律之三:否定之否定
  • 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 ● 唯物辩证法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
    • ● 开启智慧的辩证思维能力
    • ● 通达情势的历史思维能力
    • ● 提升格局的战略思维能力
    • ● 知晓分寸的底线思维能力
    • ● 追求变革的创新思维能力
  • 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
    • ● 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什么?
    • ●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如何理解人的认识?
    • ●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 ● 人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 ● 怎样把握认识运动的过程及趋势?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及其统一?
    • ● 什么是真理?
    • ● 什么是价值?
    •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 ● 什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 何以推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发展?
      •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是什么?
    • ● 青年大学生如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实现自我?
  • “历史之谜”是怎样破解的?
    • ● 哲学视界里的历史观
    • ● 马克思破解“历史之谜”的过程
    • ● 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 ●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 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 改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怎样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 ● 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类型
    • ●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 唯物史观产生前的不同历史观及其缺陷
    • ●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有何作用,如何评价?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 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
    • ● 劳动的二重性
    • ● 私有制条件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 商品的价值量
  • 货币和价值规律
    • ●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 ● 货币形式的发展
    • ● 货币有哪些职能?
    • ●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 剩余价值的生产
    • ●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 ● 劳动力商品
    •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办法
    • ● 资本的有机构成
  • 资本流通理论与经济危机
    • ● 产业资本的循环
    • ● 产业资本的周转
    • ● 社会资本再生产
    • ●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你了解经济全球化吗?
    • ●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 ●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 ●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 ● 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 ●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的?
  •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 什么是共产主义?
    • ●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阅读
    • ● 阅读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深刻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认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本节主要讲述应当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总体上看,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除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因此,世界各国都应该顺势而为、趋利避害,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合作共赢,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第一,应积极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平等平衡的方向发展。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传统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推动力,因而国际规则是由美、欧、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建立的,可以说传统全球化通行的“国际标准”实质上是充满不平等色彩的美国标准、欧盟标准的国际化。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演变,制定国际规则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与此同时,要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平等平衡的全球化发展格局。

第二,应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开放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不是一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实现发展的大舞台。面对不同国家在生产方式、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上的差异,经济全球化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消除贫困和饥饿,推动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而且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和群体带来了冲击,我们要正视和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努力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同时,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打破各种排他性安排,冲破治理机制的封闭化和碎片化。

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共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共同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实现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开放的方向发展。

第三,应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世界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是地球村的一员,人类也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的利益不应由部分国家享有,而应由世界各国共享,因此,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舟共济,加强国际援助交流合作,不断提高经济合作水平,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利益,努力解决世界财富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耗失衡、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以共赢共享为目标,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打造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共赢链。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努力让世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各个国家,各国人民,实现世界各国普惠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