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16、17、18三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科学把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并运用相关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本节主要讲述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了解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资本主义从1825年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爆发经济危机。危机一旦爆发,一方面,大量商品积压,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活极度贫困,整个经济处于萧条低迷的状态。
经济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相对过剩。
(1)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
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在没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之前,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买卖同时进行,买就是卖,买就是卖。流通手段出现以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可以分开了,如果有一些商品生产者在出卖了自己的商品后,并不马上购买他人生产的商品,或者有些生产者在甲地买了商品,但不在甲地购买,而到乙购买,这样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这就产生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支付收段常常表现为赊购赊销,在赊购赊销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如果有某些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支付,就会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这又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无论是流通手段还是支付手段,都紧紧是使经济危机具有了形式上可能性。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正是这些矛盾的尖锐化,使得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难以达到平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就不可避免,这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