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绪论-走近马克思主义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有血有肉的常人
    •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 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 ● 什么是物质观
    • ● 物质的存在形态
    • ●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 ● 辩证法的秘密
    • ● 中西方不同的辩证智慧
    • ● 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唯物主义辩证法
    • ●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与特征
    • ●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 规律之一:对立统一
    • ● 规律之二:质量互变
    • ● 规律之三:否定之否定
  • 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 ● 唯物辩证法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
    • ● 开启智慧的辩证思维能力
    • ● 通达情势的历史思维能力
    • ● 提升格局的战略思维能力
    • ● 知晓分寸的底线思维能力
    • ● 追求变革的创新思维能力
  • 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
    • ● 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什么?
    • ●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如何理解人的认识?
    • ●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 ● 人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 ● 怎样把握认识运动的过程及趋势?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及其统一?
    • ● 什么是真理?
    • ● 什么是价值?
    •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 ● 什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 何以推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发展?
      •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是什么?
    • ● 青年大学生如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实现自我?
  • “历史之谜”是怎样破解的?
    • ● 哲学视界里的历史观
    • ● 马克思破解“历史之谜”的过程
    • ● 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 ●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 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 改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怎样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 ● 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类型
    • ●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 唯物史观产生前的不同历史观及其缺陷
    • ●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有何作用,如何评价?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 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
    • ● 劳动的二重性
    • ● 私有制条件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 商品的价值量
  • 货币和价值规律
    • ●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 ● 货币形式的发展
    • ● 货币有哪些职能?
    • ●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 剩余价值的生产
    • ●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 ● 劳动力商品
    •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办法
    • ● 资本的有机构成
  • 资本流通理论与经济危机
    • ● 产业资本的循环
    • ● 产业资本的周转
    • ● 社会资本再生产
    • ●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你了解经济全球化吗?
    • ●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 ●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 ●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 ● 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 ●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的?
  •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 什么是共产主义?
    • ●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阅读
    • ● 阅读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正确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揭示实现共产主义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使学生既认识到科学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又明确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走向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节主要讲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涵和相互关系。


了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涵,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十七岁的马克思,曾在其中学毕业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一生矢志不渝、初心不改,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无产阶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改变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

首先,从时间上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就是我们的最终理想,它是全人类崇高的伟大事业,它的实现需要十几代、几十代,甚至更多人的接续奋斗,在这个接续奋斗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阶段性的理想。如果说最终理想只有一个,那么阶段性理想则可以有许多个,不同时期由不同的阶段性理想。

其次,从层次上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也是我们党的最高行动纲领。但追求党的理想和实行党的纲领,必须从中国当下的实际出发,从实现最近的目标开始。

最后,从范围来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也是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体现的是全人类解放的共性,是面向全人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体中华儿女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是通过中国自己的道路来追求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者是相同的、统一的。

共产主义信仰不应仅仅停留在观念上,而是要付诸于行动,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

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主体选择的过程。与自然规律不同,人类历史不能缺少人的实践活动参与。因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如果没有人的实践参与,历史绝不会自动实现。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理想信念的真正意旨在于,人们不仅要信服和尊重这个主义,而且还要将之内化为一定的行动准则,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加以实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只是喊喊口号、拍拍胸脯,不只是停留在观念中述而不作,更不是将之束之高阁望洋兴叹,而是要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果仅仅是口头上相信,而不脚踏实地去做,那就称不上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甚至是一个假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征程中,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信没有哪一个富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的人可以任由自己置身度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还需要无数个个人和若干代人的付出。诚然,我们距离共产主义伟大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有人将共产主义看作遥不可及、与己无关的事情。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袖手旁观、置之于身外,那么不仅共产主义实现不了,恐怕人类社会前行的每一步都会陷入停滞。因此,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投身于为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奋斗的事业中去,也只有在实现人类福祉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