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绪论-走近马克思主义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有血有肉的常人
    •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 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 ● 什么是物质观
    • ● 物质的存在形态
    • ●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 ● 辩证法的秘密
    • ● 中西方不同的辩证智慧
    • ● 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唯物主义辩证法
    • ●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与特征
    • ●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 规律之一:对立统一
    • ● 规律之二:质量互变
    • ● 规律之三:否定之否定
  • 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 ● 唯物辩证法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
    • ● 开启智慧的辩证思维能力
    • ● 通达情势的历史思维能力
    • ● 提升格局的战略思维能力
    • ● 知晓分寸的底线思维能力
    • ● 追求变革的创新思维能力
  • 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
    • ● 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什么?
    • ●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如何理解人的认识?
    • ●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 ● 人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 ● 怎样把握认识运动的过程及趋势?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及其统一?
    • ● 什么是真理?
    • ● 什么是价值?
    •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 ● 什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 何以推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发展?
      •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是什么?
    • ● 青年大学生如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实现自我?
  • “历史之谜”是怎样破解的?
    • ● 哲学视界里的历史观
    • ● 马克思破解“历史之谜”的过程
    • ● 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 ●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 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 改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怎样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 ● 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类型
    • ●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 唯物史观产生前的不同历史观及其缺陷
    • ●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有何作用,如何评价?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 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
    • ● 劳动的二重性
    • ● 私有制条件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 商品的价值量
  • 货币和价值规律
    • ●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 ● 货币形式的发展
    • ● 货币有哪些职能?
    • ●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 剩余价值的生产
    • ●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 ● 劳动力商品
    •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办法
    • ● 资本的有机构成
  • 资本流通理论与经济危机
    • ● 产业资本的循环
    • ● 产业资本的周转
    • ● 社会资本再生产
    • ●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你了解经济全球化吗?
    • ●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 ●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 ●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 ● 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 ●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的?
  •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 什么是共产主义?
    • ●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阅读
    • ● 阅读
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特点,激励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本节主要讲述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学会正确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可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有时并不是从旧社会制度发展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开始的,而是更容易在旧制度发展不太完善或者很不完善的地方突破。

因为,旧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国家政权的力量往往过于强大,代表新制度的阶级力量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并战胜它;相比而言,国家政权力量相对薄弱的国家,新兴阶级就容易打败它、战胜它。同时,旧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统治阶级积累了更多的统治经验和方法,拥有更为丰富的统治资源,可以进一步维护、巩固旧的统治秩序。

由于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大都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因此在发展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使得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了长期性和艰巨性。

首先,生产力的相对落后制约着社会主义发展的速度和进程。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其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制约社会主义发展的速度和进程。

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因此,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等等,都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和困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要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私有制及剥削,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和平等,从而为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飞跃做好准备,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再次,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也是制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世界结构。而从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出现那刻起,资本主义就时刻没有停止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和扼杀。如果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进攻主要是靠武力手段,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之后,其进攻方式则往往转变为以“和平演变”为主。即不诉诸战争等强制手段,而是采取战争之外的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所谓的“和平”手段,来实现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颠覆和瓦解。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能够将社会主义一体化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纳入其所谓的资本主义自由秩序之中,服从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和游戏规则。

主要采取如下手段:一是,通过强硬的军事、政治压力和有限制的经济、科技的合作,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屈从其经济政治发展战略的要求,并达到促使社会主义国家改变制度的目的;二是通过强大的文化机器和文化产品进行文化渗透,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制造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种种混乱,阻挠和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三是支持和操纵这些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就促使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改变社会制度。

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思想警惕。一方面,在当今世界两大社会制度并存的条件下,必须加强彼此的合作共赢,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大局,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快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提高抵御和瓦解国际资本主义开历史倒车的能力。

最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提供了可能,然而,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认识和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