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绪论-走近马克思主义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有血有肉的常人
    •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 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 ● 什么是物质观
    • ● 物质的存在形态
    • ●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 ● 辩证法的秘密
    • ● 中西方不同的辩证智慧
    • ● 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唯物主义辩证法
    • ●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与特征
    • ●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 规律之一:对立统一
    • ● 规律之二:质量互变
    • ● 规律之三:否定之否定
  • 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 ● 唯物辩证法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
    • ● 开启智慧的辩证思维能力
    • ● 通达情势的历史思维能力
    • ● 提升格局的战略思维能力
    • ● 知晓分寸的底线思维能力
    • ● 追求变革的创新思维能力
  • 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
    • ● 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什么?
    • ●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如何理解人的认识?
    • ●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 ● 人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 ● 怎样把握认识运动的过程及趋势?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及其统一?
    • ● 什么是真理?
    • ● 什么是价值?
    •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 ● 什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 何以推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发展?
      •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是什么?
    • ● 青年大学生如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实现自我?
  • “历史之谜”是怎样破解的?
    • ● 哲学视界里的历史观
    • ● 马克思破解“历史之谜”的过程
    • ● 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 ●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 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 改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怎样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 ● 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类型
    • ●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 唯物史观产生前的不同历史观及其缺陷
    • ●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有何作用,如何评价?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 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
    • ● 劳动的二重性
    • ● 私有制条件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 商品的价值量
  • 货币和价值规律
    • ●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 ● 货币形式的发展
    • ● 货币有哪些职能?
    • ●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 剩余价值的生产
    • ●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 ● 劳动力商品
    •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办法
    • ● 资本的有机构成
  • 资本流通理论与经济危机
    • ● 产业资本的循环
    • ● 产业资本的周转
    • ● 社会资本再生产
    • ●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你了解经济全球化吗?
    • ●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 ●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 ●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 ● 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 ●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的?
  •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 什么是共产主义?
    • ●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阅读
    • ● 阅读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本节主要讲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理解资本主义为什么最终会被社会主义代替。



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第二,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资本的不断积累,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准备了物质条件。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私人资本所有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单个资本没有力量创建和经营日益社会化的大企业,便产生了由许多单个资本联合投资的股份资本。

股份资本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此后又出现了法人资本所有制和国家资本所有制,这是资本社会化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者,资本主义在造就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推动和运用这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在经济上所处的被剥削的地位使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斗争精神。

第一,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世界范围内整体上用了约3000年左右,在中国用了约1900年左右,古罗马经历了约1000多年,印度经历了约1000年左右;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中国经历了约500年左右,印度经历了约500年左右,西欧经历了约500年左右,在世界范围内整体经历了约1000年左右;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在英国经历了200年左右,在法国经历了200年左右,在俄国经历了200年左右,在世界范围内整体经历了约500年左右。同样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代替资本主义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不能在短期内完成。

第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首先,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同时,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继续存在和发展。这种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充满了复杂激烈的斗争,加剧了过渡的曲折性和长期性。其次,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和革命形势,则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长历程,才能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开始,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仍具有显著的优势,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社会主义自身仍在不断地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这也意味着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但是,我们要看到,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失调,政治体制失灵,社会融合机制失效,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则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政在国际上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必然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