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深刻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认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本节主要讲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在《市场的全球化》中提出,这个词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流行开来,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早已出现,早在20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共产党宣言》中就已经有过相关论述。“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第一个阶段是殖民扩展阶段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西方国家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第二各阶段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总体上采取的是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武力上威胁的政策。
第三各阶段是经济全球化阶段,随着冷战结束,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长期以来美苏对抗带来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割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随之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演化。”
第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极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地域乃至国家的种种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第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采取放松经济管制的自由经济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更加自由的贸易投资政策。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家生产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一,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简单地说就是某一件商品,并不是一个国家生产出来的,而是有多个国家共同生产出来。
第二,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更为便捷的通信和运输条件的出现、日益先进的贸易手段的使用以及各国政府采取更为开放的贸易政策,全球贸易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商品贸易增长速度加快,规模越来越大,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增长源。
第三,资本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速度加快。国际直接投资是资本全球化的基础。例如,我们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投资都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范畴。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国际信贷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国际股票市场、国际外汇市场等也快速发展起来。
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