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16、17、18三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科学把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并运用相关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本节主要讲述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了解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商品的价值w = c + v + m
在这里,w代表商品,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m,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也就是可变资本v带来的。C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并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对资本家而言,他认为剩余价值是不仅是是可变资本v带来的,也是不变资本c带来的,因而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我们通常用字母k来代表。
所以商品价值的公式就由原来的w=c+v+m变成了w=k+m,k是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这个概念出现后,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因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合称为生产成本了,剩余价值就表现为生产成本以上的一个增加额,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利润
资本家不仅把剩余价值看作是生产成本的增加额,还把剩余价值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生产成本又可以叫做所费资本,是指生产中实际消耗掉的资本。所费资本和全部预付资本不是一回事,因为预付资本不一定在一次生产中全部耗费掉,所以,所费资本一般都小于预付资本。
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资本家不仅把剩余价值看做所费资本,也就是生产成本的增加额,更把剩余价值看做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便成为利润。
利润就是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产物时,便成为利润。我们常用字母p代表了利润。
剩余价值和利润本质上是一个东西,而且在数量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我们说剩余价值的时候,强调它是可变资本v带来的,而我们说利润的时候,强调它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被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
这个时候,商品价值的公式就由w=k+m转化为w=k+p,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就表现为生产成本加上利润。
(2)利润率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
第一,二者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应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它反映的是工人每为自己创造一分钱,就给资本家创造多少钱,或者是工人每为自己劳动一分钟,就为资本家劳动多少分钟,因而也叫剥削率。
利润率反应的是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也就是说,资本家投了多少资本,这些资本增值了多少。
第二,二者数量上有差别。利润率要低于剩余价值率。
我们来看计算公式:
剩余价值率:m’=m/v
利润率:p’=m/(c+v)
因为二者分子一样,但计算利润率的分母要大。同样的条件下,利润率p’肯定要小于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又大大掩盖剥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