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绪论-走近马克思主义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有血有肉的常人
    •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 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 ● 什么是物质观
    • ● 物质的存在形态
    • ●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 ● 辩证法的秘密
    • ● 中西方不同的辩证智慧
    • ● 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唯物主义辩证法
    • ●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与特征
    • ●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 规律之一:对立统一
    • ● 规律之二:质量互变
    • ● 规律之三:否定之否定
  • 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 ● 唯物辩证法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
    • ● 开启智慧的辩证思维能力
    • ● 通达情势的历史思维能力
    • ● 提升格局的战略思维能力
    • ● 知晓分寸的底线思维能力
    • ● 追求变革的创新思维能力
  • 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
    • ● 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什么?
    • ●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如何理解人的认识?
    • ●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 ● 人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 ● 怎样把握认识运动的过程及趋势?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及其统一?
    • ● 什么是真理?
    • ● 什么是价值?
    •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 ● 什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 何以推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发展?
      •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是什么?
    • ● 青年大学生如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实现自我?
  • “历史之谜”是怎样破解的?
    • ● 哲学视界里的历史观
    • ● 马克思破解“历史之谜”的过程
    • ● 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 ●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 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 改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怎样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 ● 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类型
    • ●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 唯物史观产生前的不同历史观及其缺陷
    • ●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有何作用,如何评价?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 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
    • ● 劳动的二重性
    • ● 私有制条件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 商品的价值量
  • 货币和价值规律
    • ●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 ● 货币形式的发展
    • ● 货币有哪些职能?
    • ●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 剩余价值的生产
    • ●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 ● 劳动力商品
    •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办法
    • ● 资本的有机构成
  • 资本流通理论与经济危机
    • ● 产业资本的循环
    • ● 产业资本的周转
    • ● 社会资本再生产
    • ●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你了解经济全球化吗?
    • ●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 ●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 ●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 ● 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 ●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的?
  •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 什么是共产主义?
    • ●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阅读
    • ● 阅读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16、17、18三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科学把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并运用相关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本节主要讲述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了解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商品的价值w  =  c  + v  + m

在这里,w代表商品,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m,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也就是可变资本v带来的。C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并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对资本家而言,他认为剩余价值是不仅是是可变资本v带来的,也是不变资本c带来的,因而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我们通常用字母k来代表。

所以商品价值的公式就由原来的w=c+v+m变成了w=k+m,k是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这个概念出现后,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因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合称为生产成本了,剩余价值就表现为生产成本以上的一个增加额,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利润

资本家不仅把剩余价值看作是生产成本的增加额,还把剩余价值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生产成本又可以叫做所费资本,是指生产中实际消耗掉的资本。所费资本和全部预付资本不是一回事,因为预付资本不一定在一次生产中全部耗费掉,所以,所费资本一般都小于预付资本。

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资本家不仅把剩余价值看做所费资本,也就是生产成本的增加额,更把剩余价值看做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便成为利润。

利润就是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产物时,便成为利润。我们常用字母p代表了利润。

剩余价值和利润本质上是一个东西,而且在数量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我们说剩余价值的时候,强调它是可变资本v带来的,而我们说利润的时候,强调它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被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

这个时候,商品价值的公式就由w=k+m转化为w=k+p,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就表现为生产成本加上利润。

(2)利润率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

第一,二者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应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它反映的是工人每为自己创造一分钱,就给资本家创造多少钱,或者是工人每为自己劳动一分钟,就为资本家劳动多少分钟,因而也叫剥削率。

利润率反应的是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也就是说,资本家投了多少资本,这些资本增值了多少。

第二,二者数量上有差别。利润率要低于剩余价值率。

我们来看计算公式:

剩余价值率:m’=m/v

利润率:p’=m/(c+v)

因为二者分子一样,但计算利润率的分母要大。同样的条件下,利润率p’肯定要小于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又大大掩盖剥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