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16、17、18三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科学把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并运用相关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本节主要讲述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情况。
了解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情况。
社会资本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指的是,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我们可以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来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从价值形态上看,社会总产品包括三部分,在商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不变资本(C),注意这里是全社会不变资本的总和;凝结在商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可变资本(v),注意,这里是整个社会的可变资本的总和;凝结在商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对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m)。注意,这里是生个社会剩余价值的总和。这样,社会总产品就由c+v+m三个部分组成。
从物质形态上看,商品具体形态可以千差万,但根据其最终用途不外乎属于两大类,要么是生产资料,要么是消费资料;马克思又把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第一部分,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第二部类,这样,整个社会生产,就由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构成。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有c+v+m三部分构成。整个社会生产,由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构成,这就是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大理论前提。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两层含义: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价值补偿是,把第一年生产的产品全部卖掉,把钱收回来。
实物替换是,把第一年的产品卖掉了,把钱收回来之后,还要根据第二年生产的需求,需要什么,能买到什么。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只有做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才能第二年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的进行。
要做到这一点,客观上要求,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两大部类内部各产业之间都要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种比例关系既有总量上的比例,还有结构上的比例。 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
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相当长时期内,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决定,两大部类的生产都是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发进行,具有严重的盲目性,这就导致两大部类生产的规模和结构上都经常处于失衡状态。
这种失衡状态和脱节表现为生产过剩,以至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难以顺利进行,最严重的就是引发经济危机。